本文话题:青少年网瘾,家庭教育,身心健康,心理健康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网络化高度发达的社会,网络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的同时也让许多青少年沉醉其间。近年来青少年网瘾现象的普遍性以及网瘾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呼吁人们的关注。对网瘾的本质以及目前戒除网瘾疗法的研究对于规范青少年的成长轨迹,塑造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对此,本文针对网瘾的性质、成因、解决办法和目前网瘾治疗机构暴露的法律问题以及实际的解决措施,提出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青少年网瘾 法律问题 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072-03
“网瘾”一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可对“网瘾”的概念,国内外的研究莫衷一是。何为网络成瘾?虽无完整的定义及统一标准,但其已被广泛地作为一种心理障碍来看待。网瘾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上网时间超过一般限度以获得心理满足。实践中,我们认为,把网瘾看成是一种行为控制障碍是有道理的。通俗地说,上网成瘾就是无法有效地把自己的上网行为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主要表现在时间控制上),上网成瘾者基本上都是这种控制能力不足或已经丧失这方面的能力。
一、我国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现状
自2005年的调查网瘾报告起,按照既定指标,35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所占总体网民数的13.2%,即约有1100万的青少年是网瘾群体。至2007年的调查的比例显示是9.72%,大体保持在1100万这样一个水平。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已经演变成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若不及时加以研究这一现象的实质,甚至听之任之,很可能带来类似于毒瘾所致的社会危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
目前,青少年网络成瘾主要可分为游戏成瘾、网络交际成瘾、色情成瘾、强迫信息收集成瘾等,虽然表现方式有所不同,但网络成瘾都会导致免疫功能降低,性情异常改变,关节疼痛,注意力不集中、紧张、焦虑、失眠及抑郁等,使身心健康受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大幅减少以致成绩下降;社会实际交往减少,不愿与老师、同学、家长进行交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导致人际关系疏远;兴趣减少、情感错乱、价值观扭曲等诸多问题。
二、青少年网瘾的成因
(一)探索求知欲与认知水平矛盾下的求知心理作用
青少年认知活动的自觉性及思维活动品质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加之网络内容包罗万象,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满足多种青少年对任何信息的探究需要。它们可以帮助你及时解决求知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多种难题,且呈现方式易于为青少年理解和接受。同时,也由于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不成熟性,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往往不加选择地接受,这样就走入了误区。
(二)性心理与自制力矛盾下的性好奇心理作用
青少年处于青春发育、性意识从萌芽到日渐成熟的阶段,生理和心理上游乐显著变化。当前学校对性教育的忽视,使青少年往往对性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理。高中阶段的压抑性、大学阶段的相对自由性以及网络的开放性与匿名性可以为在网上吸引异性的注意力、获取异性的好感、直接对异性表达爱意提供极大的便利。因此,谈情说爱往往成为许多青少年上网聊天的主要内容,由于某些学生认知力和自制力较差,而一旦发展成网恋,往往就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三)强烈的社交愿望与心理闭锁性矛盾下的情感交流心理作用
交往是个体社会化与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中学阶段是个体交往需要非常强烈的时期。正如心理学家科恩认为:“中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最重要的发展是对友伴的亲密程度的增强,友伴交往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也同时有了飞跃性的增长。”但同时,中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内心世界不愿轻易向他人袒露,在心理发展上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除非找到“知心朋友”,否则,他们宁愿“痛苦”也不愿敞开心扉。而网络中通过互发电子邮件或聊天、在线游戏等手段进行交往,可以向对方隐瞒真实身份、年龄甚至性别等特征,使交往双方避开了在现实中必须面对面的压力,从而可以畅所欲言,既满足了他们因心理闭锁而产生的“烦恼”的宣泄,也满足了其交友的心理需要,有的甚至对网友情有独钟。
(四)理想与现实矛盾下的幻想玩乐的心理作用
青少年由于向往未来,想象比较丰富,往往离开自己的现实条件构想未来的前景,其理想与实现差距过大。他们只好在上网玩游戏过程中把自己想象成具有超强本领的非凡巨人,去完成伟大的“使命”,从而获得心理成就感。有的青少年在生活中郁闷失意,于是上网玩游戏成了他们宣泄情绪的最佳选择,而网上游戏资源丰富,获取方便,使他们更乐此不疲直至痴迷。
三、防范青少年网瘾的对策
(一)加强心理健康、性知识、性道德和情感教育
积极引导和发挥青少年的主动性,运用内在主动力从根本上解决网瘾问题:首先,通过思想教育,使青少年正确、客观、全面地认识和对待网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理念,端正上网动机,正确区分和对待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其次,通过课堂内外教学与实践、校园文化宣传、社会舆论、家庭教育多种途径,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看待社会现实,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能力和价值,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促使其把对网络的好奇和沉迷转向现实世界,主动从内心需要出发减少对网络的过度依赖,投入现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加强网络等科普教育的宣传,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
在学校中开设网络道德课,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使学生对网络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帮助他们分析网络的两面性和虚拟性,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网络心理。首先,要有正常的自控能力。网络只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上网应有较强的目的性和时间性。不论是为了获取信息还是休闲消遣,都应有度。不要因为上网影响正常的工作于生活。因为引起了浓厚的兴趣而不分昼夜的沉溺其中,放弃原则,显然是一种不正常心理。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对于保持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
(三)建立现代教育观念和心理辅导方式,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现实
青少年上网一般都集中于网吧,网吧管理者要加强个人职业经营的道德自律,做到规范经营。学校应当主动占领校园网络阵地,通过建立一些健康有益、多位一体的网站,积极引导、趋利避害,使校园网络成为青少年沟通的桥梁、学习的平台、生活的朋友、成长的知音,成为他们锻炼能力、实现价值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和及时性,以这些网站为平台,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青少年真实的心理需要和困难,通过在线心理辅导,减轻青少年急躁焦虑的情绪压力,提高上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使校园网络成为宣传健康网络行为的阵地。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