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智慧·幸福”网络讲座提纲(五)
名校·成长·脚步·之二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中—神奇的崛起之路(一)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成立于2011年7月,坐落于美丽的青岛西海岸,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是青岛开发区管委、政府投资1.5亿元着力打造的一所高起点、高品质、高质量的现代化学校。现有教学班36个,在校学生1800人,教职工136人。
作为一所崭新的学校,学校致力于高处占位,以“培育阳光生命,奠基智慧人生”为办学思想,以打造“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家园,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实验性、示范性、现代化、国际化的全国名校”为办学目标,坚持以改革寻求突破、以创新谋取发展、以文化凝聚特色、以特色铸就品牌,全面促进师生健康幸福成长,在建校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引起教育同行的广泛关注。《人民教育》、《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创新教育》、《未来教育家》、《齐鲁晚报》、《青岛教育》、《青岛日报》等多家报刊先后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经验。美国、加拿大、德国、天津、江苏、上海、张家界、平顶山等30多个教育考察团来校参观交流。
一、文化养校——让师生在特色文化中追求完美
学校是靠精神站立的,靠精神站立起来的教育充满力量,深入骨髓,这种精神也称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文化是学校的魂”,没有文化的学校走不远。文化建设是学校品牌建设的必由之路。实验初中以“仁爱尽责,追求卓越”为校训,用追求“完美教育”塑造学校的“精、气、神”,发挥学校文化“以文化人”“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为学校的跨越崛起注入了神奇的生命力!
初到你们学校去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惊诧于学校的文化之美。学校从学生的视角扮靓校园,从环境熏陶的角度设计校园,从而启迪师生自我感悟和激励。在学校各处都设置了一些诠释追求完美教育主张的景观,形成了“两厅、两馆、两苑、四廊、四园”(两厅:教改会客厅、学术报告厅;两馆:图书馆、游泳馆;两苑:龙圣书苑、书画棋苑;四廊:科技大世界、明星大舞台、文化大世界、艺术大世界;四园:长青园、百果园、桃李园、百花园)的校园文化格局,为师生创建了一个开放、阳光、和谐、高雅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
1、教室文化,每个角落都育人。教室是学生每天学习的场所,教室环境对于学生潜在的教育影响自然不可忽视。为了使每个教室的环境既有独特个性,又能彼此呼应,该校倡导每个年级紧密围绕“123”进行教室文化建设:“1”指教室的读书环境,“2”指润德主题和读书主题。“3”指宣传栏、图书角、校园电视台三个宣传阵地。各年级每个月确定一个环境主题,各班在相应大主题的框架内,充分利用班级的宣传栏、图书角、学生书橱等文化资源设计具有自主个性的班级教室环境。走进每一间教室,就如同来到了一个充满生命与活力的世界,令人流连忘返。
2、走廊文化,贯通历史与未来。贯通“博学楼”、“乐学楼”、“善学楼”、“笃学楼”的文化长廊分别为“科技大世界”、“明星大舞台”、“文化大世界”、“艺术大世界”,各楼间的回廊上名人名言、环保提示、安全警示、名人事迹、运动风采、笔墨世界、励志石刻等一系列文化美景共同构成了该校时时、处处皆教育的完美教育追求。师生日行其间,耳濡目染,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品味得到自然提升,真正体现出“每一片风景都育人,每一个标记都说话”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倍感幸福。
3、绿色文化,高雅校园胜家园。绿色、优雅、和谐、智慧是开发区实验初中校园环境的四大关键词。古色古香的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礼堂在绿树掩映下构成了美丽的庭院式建筑群;校园竹木掩映,曲径通幽;办公室雅致美观、赏心悦目,设施先进、整洁明亮。红花、绿树、石刻、雕塑……共同构建了高品位的校园环境,中国传统美学上的明与暗、隐与现、拦与放、闹与静,在这片不大的校园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四幢教学楼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不仅承载了不同的实用功能,又恰到好处地形成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美学效果,启人心智,给人以丰富而独特的审美享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大门旁的一棵枝繁叶茂的玉兰树,玉兰寓意“感恩”,在大树底的石头上刻上“感恩”两个字旨在教育学生从小要有感恩之心。完美的校园环境给学生带来完美的视觉以及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学生欣赏美、追求美。
4、读书环境,人文经典尽入怀。矗立在实验初中中轴线上的孔子塑像给人以朴实庄重儒雅之感,完美彰显了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气质,使人顿生敬仰之情。孔子温和的目光,慈祥的神情仿佛在昭示着“温故知新”、“循循善诱”、“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真谛,值得师生终生学习领悟。作为实验初中教育文化研修室的“龙圣书苑”,是具有古文化风格的师生学习场所。在空间布局上给人以参差错落、古代与现代交相辉映之感,是直露美和含蓄美的经典融合。按照功能划分为“杏坛区”、“行知区”“方塘区”。东西墙壁中央分别悬挂着山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群赠送的“金丝彩贴-先师孔子绣像”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剪纸中华龙横幅”,这两件礼物蕴含着青岛市委、市政府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发展大教育的决心,同时隐含着对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殷切希望。书苑内置古琴、设藤椅、摆书籍、挂字画,供师生们研修小憩研学之用。“龙圣书苑”是该校一个小型的“中国教育文化博物馆”,一头挽起历史,一头通向明天。彰显教育场所品位特征,吻合该校厚重格调;又极富文化气息,极具审美教育价值的文化环境,为实施完美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5、文化氛围,书声琅琅有生机。开发区实验初中在师生中大力开展“倾听八种声音”活动---走进校园听到的是悦耳的音乐声;走进教室听到的是经典诵读声;走进课堂听到的是讨论点拨声;走进办公室听到的是教学研讨声;走进大课间听到的是愉快交流声;走进运动场听到的是你追我赶的呐喊声;走进实验室,听到的是学生动手操作声;走进图书馆,听到的是潜心阅读的翻书声……琅琅书声彰显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另外,学校按照学生行为习惯和未来发展设置的安全用电及灭火器警示、楼梯、窗帘、功能室、体育区、餐厅等文化特色精致且别具品味;洗手间、电梯、实验室、值班室等均设置警示与温馨的文化,内容理念深刻、脱俗、高端、大气,富有哲理和暖人的人情味。
二、责任立校--让学校在特色管理中拔节
学校追求完美教育的思想核心是“爱”与“责任”,因此提出了“责任胜于能力,责任心就是竞争力,责任感就是凝聚力”的“责任教育”文化理念,大力构建“人人能负责”的责任教育文化。
1、以扁平化管理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走责任化管理之路。通过竞聘上岗组建了第一届管理集体,成立了教师发展服务中心、学生发展服务中心、课程发展服务中心、艺体卫发展服务中心等12个服务中心,构筑了以扁平化管理为核心的精细高效的运行机制,形成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人人能负责,有责必追究”的全员责任管理体系,实现了过程管理纵横双向无缝隙发展。大力实施扁平化管理和项目负责制,不设副校长,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师智囊团建设辅助管理,减少管理层次,增加管理幅度,使管理重心下移,使工作目标更加明确,实现了管理效益最大化。《扁平化管理赢得高效运转》管理经验在《青岛日报》头版报道。
2、以常规管理为平台,着力提升责任文化内涵。落实日清双轨制,实现全程全员责任管理。以“人人是主人”、“师师班主任、生生班干部”为目标,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考核管理长效机制,做到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各处室职责明确,管理顺畅。“值周校长制”、“今日我当家”、“干部走课”、“日清”、“周结”、“月评”、“天天都是家长开放日”等工作策略增强了师生的主人翁意识。
3、以特色活动为引领,坚持责任化服务,责任化育人。
(1)开展以“责任”为主题的特色教育。坚持倡导“将心比心”的管理理念,要求每一位教职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定期开展“我身边的感动”演讲活动、“明星教师”、“感动实中”评比活动,用“仁爱尽责”诠释追求完美教育的真谛。通过“我负责、我快乐、我成长”演讲比赛、“讲学习做典范,讲责任比奉献,讲团结出效益”责任岗建设、“生生班干部、生生学科长”班级建设等有效形式,深入挖掘责任教育内涵,引导师生在工作、学习中履行责任,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2)落实以“责任”为重点的特色举措。在全校师生中倡导和实行“责任教育”,建立“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教书育人责任制”,制定《领导干部责任承诺书》、《班主任责任承诺书》等系列责任管理制度。每一个实中师生都与学校及班级签订《个人责任承诺书》,定期在部门会议上“述责”。
(3)形成以“责任”为核心的特色引领。通过每位师生对学校责任文化的理解、认同乃至最终的自觉执行,达到最大程度的管理效能。校园内处处可见以责任为核心的文化标识,师生人人知晓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一是以对自己负责为起点,学会自律成长;二是以对家庭负责为原点,学会感恩与孝敬;三是以对他人负责为支点,学会尊重与帮助;四是以对集体负责为立足点,学会关心与协作;五是以对社会负责为着眼点,学会担当与报答;六是以对国家负责为核心点,学会忠诚与奉献;七是以对人类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敬畏与珍爱。通过“七层次”责任教育,师生逐步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主体,并不断走向成熟,走向幸福。
4、以开放管理为契机,不断提升责任文化品位,实行“开放式管理”。
一是校园网、实验室、功能室、图书馆、龙圣书苑等面向学生全天候开放。在教学楼大厅设置“温馨书吧”、“英语角”、在校园安装多部上网终端机查询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创新学习提供有力保障。在开放管理之初,有很多领导和老师担心丢失物品和书籍,可李素香校长自有她的观点:“学生拿走书是因为喜欢。书只有读才有价值。我们给孩子一份信任,孩子会回报我们万份惊喜!”。三年多来,学校功能室、实验室的物品及书籍完好无损,无一丢失。“开放式管理”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更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学生自觉自律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在责任立校活动中得到愉悦、尊重和家的温暖。一位学生家长义工介绍说,自己的孩子在七年级就读,原本非常淘气,贪玩,来校两个月后,家长惊喜地发现,孩子变得文明有礼,热爱读书了。有一次家长问道“你在学校还调皮贪玩吗?”,学生笑呵呵地答道:“学校让我有家的感觉,学习生活太幸福了,没时间也不好意思贪玩了呀!”
二是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向家长“开放”。家委会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参与者,是教育问题的应对者、家校关系的协调者。在实验初中,每天在校园里看到家长是很平常的事。李素香校长在家委会成立大会上将学校与家委会的关系形象地定位为左手和右手的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而言,只有左右手有力合作,发挥合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幸福成长。
(1)支持并指导学校家委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及民主监督。家校协作建立起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出台《实验初中家委会章程》、《家委会值班制度》、《家委会选举条例》、《“四级作业规范”制度》等规章制度,每天均有家长代表轮流在学校值班并切实履行职责,对学校、教师、学生及各项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要求。其中,学生需要的学科教辅用书,在征求学校和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全部由家委会代收费统一购置。
(2)联合成立了实验初中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研究室。协助学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推选出有特长的家长每周为学生开设网页制作课程、羽毛球、音乐等课程。组织开展“我爱大自然”、“爱心奉献”、“走进中国石油大学”等系列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组织评选书香家庭、优秀家委会委员、优秀家长义工等活动,发挥家长的一技之长,拓宽家校教育的渠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设立“同文阳光”教育基金。组织开展“外语角”、“外语演讲比赛”、“外语沙龙”、学生赴韩国际交流、与台北国立初中建立姐妹校、“名校巡礼,我与北大清华暑期有约”等活动,丰富了学生课外文化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定期开展家长培训交流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全校性的专家讲座。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教育专家杨晓丹博士以及感恩教育专家佐文的专题报告获得家长的一致好评。
(5)建立校级家委会QQ群、班级家长QQ群等信息平台,实施动态化的家校“联动管理”。有的家长在QQ群中感慨地写道:“学校和老师想得这么周到,把孩子每天的进步和努力方向写在上面,把对家长的期望写出来,还提供家庭教育方法指导,真是让人感动。”学校家委会《家委会参与教育教学的规律研究》课题在全国家庭教育委员会立项,并在9月份的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6)学校资源向兄弟学校开放。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广大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渴望日益强烈。实验初中等学校成为学生选择的热点。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缩小教育差异,让开发区的学生共享优质的教育,青岛开发区教体局党委决定实验初中和第八中学进行联盟1+1办学。两校携手,联盟办学呈现出“五位推进一体发展”的突出特点。
软硬资源一体统享。实验初中发挥名师引领作用,每学期开学初,两校进行教师联合培训,做到师资互通有无,互补推进,共同发展;实验初中发挥现代化资源优势,在餐厅数字化管理、课件库、优质课库等方面为第八中学提供了很好的引导和帮助。
管理模式一脉同构。实验初中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及日清双轨制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八中学导入这种有效管理模式,不断推进开放办学,自我发展。
教科研一体统筹。第八中学利用集团化办学的优势,积极参与实验初中“问题导学”课堂模式的研究并进行了很好的植入,有效地加大了课堂改革的步伐。师生评价一体同台。在师生评价中,两个学校坚持一把尺子衡量,一个台子表彰。在师生评价、各类活动、运动会、艺术节、教师节表彰等活动中合作与交流,共同进步。
文化认同一脉相向。实验初中和第八中学积极建构“爱与责任”同根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精神引领效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登上了实验初中的颁奖舞台,我荣获了未来领袖奖!”第八中学的邢耘栋同学喜悦的样子让他的家长至今记忆犹新,孩子进步的幸福写在家长的脸上……在青岛开发区灵珠山文联举办的《我爱我的家乡》征文比赛中,两校学生共同参与,用文字抒发对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赞美,用文字抒写对家乡的热爱,得到广泛好评。
三是学校资源向社会开放。与青岛泳联汇游泳俱乐部合作,开设游泳课,使学生中的游泳人才脱颖而出。心系社会,在平日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把游泳馆、羽毛球馆、各类运动场地等面向社会开放。一楼为游泳馆,馆内除了孩子,还有不少成年人。游泳馆面向社会开放,两个小时8元钱。“开放”是这所学校的特点。学校的操场、篮球场、排球场,课外时间同样对外开放。微机室、校园电视台、多功能报告厅也在探索课外时间对社会开放。”学校资源与社会共享,不但丰富了周边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而且还是对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别样诠释。
三、应用,应用!信息技术成为学校向高端发展的支撑
让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规手段,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信息技术真正用起来,是该校全力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这个目标看似这么近,却又那么远,往往是说时容易做时难。这不仅关涉到软硬件的投入,更需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智慧、努力和不懈追求。
(一)本着“应用驱动和共建共享”的原则,从五个方面促进信息技术全面用起来。
1、基础保障,让教师有条件用。实验初中的所有教室实现了宽带联通和wifi覆盖,配有先进的电子交互式白板和实物投影仪,教师人手一机,为无纸化办公、网上备课与学习、信息技术课堂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2、教学改革,让教师有地方用。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就要对既有教学方法进行改造与提升。一是以电脑知识树比赛为平台,开展画“三树”活动(教师人人画“教材知识树、单元知识树、每堂课知识树”,备课组备课合力画“学科学段知识树、能力树、价值树”)。二是以指导学生画知识树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对整本教材、单元内容以及每节课的学习内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三是不断完善提升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问题导学”模式,在问题情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问题解决、知识树总结提升等环节,引导师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持,让课堂更生动灵活,学习更省时高效。四是通过教师网络教研、远程授课、学生远程辩论、师生家长参与虚拟社区等网上活动,让师生在共建共享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3、校本研训,让教师能创新用。实验初中坚持从实际应用出发,通过通用技术培训、专题专项培训,课堂教学实际应用研讨,最前沿的新技术培训等方式,让信息技术校本研训内容服务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让老师深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永无止境的,优质高效课堂离不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4、推进机制,让教师主动用。为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学常规手段,建立“四动”推进机制。一是行政推动:局长、校长亲自讲,聘请专家学者专题讲,引导教师更新观念,更快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二是应用驱动:从优化教学、减轻负担、提高质量等师生最急需家长最关注的重点环节上寻求信息技术的支持,增强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三是典型带动:注意培养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个人典型,团队典型(备课组);四是制度拉动:建立主动应用制度,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如,规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5.让网络技术与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有效整合。建校伊始,该校率先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进入所有班级,网站采用实名注册,实现了“班班有空间人人有博客”的目标。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交流研讨,获得学习资源的最大化。在校园网站上的“学生活动”和“学生作品”交流展示专栏中,各类作品精彩纷呈,成为志趣相同的学生切磋研究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学生网上发展银行的成立,网络资料永久性保存等策略的实施,也为学生自主创新,争做最好的自己增添了活力。学校网站在2012年9月山东省网站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二)加强“信息技术”与“翻转课堂”的有效融合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开放且善于吸纳新事物的实验初中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并创造性地将微课和问题导学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新模式。
学校老师由原来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抵触与茫然,到现在自如切换、恰到好处地使用信息技术,每一位教师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好在这个过程并不漫长,学校尽可能多地为老师们提供培训、交流、观摩、学习的机会。一段时间下来,每位老师都会对信息技术、对微课、对“翻转课堂”有更深刻的理解。一位教师介绍学习体会时说:“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翻转课堂的真正内涵。翻转课堂立足于课堂,是在线学习(以微视频为主)+课堂教学,是一种个性化、自主、高效的教学新模式,是借助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以微知识为核心,录制视频教程,让学生在家中自由、可重复地浏览教学视频,按自己的节奏去学习,回到课堂的时间则进行协作学习和概念掌握的练习。我深刻地认识到翻转课堂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包括教育信息化素养、信息技术的掌握运用等,促使我们老师在机遇与挑战面前自我加压,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以适应时代新潮流。”
在实验初中,“翻转课堂”就是微课和问题导学的有机结合,即课前老师将精心制作的微课(微课要求短小精悍,学习内容、达标检测清晰明确可调控)和两单(问题单、达标单)发给学生自学并提出问题,课上学生则在教师的引领帮助下,更多时间用于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拓展提升,将知识升华为能力和智慧,使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更加个性化,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一件实现自我需求的有意义活动,进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学习文化。
“翻转课堂”改变了先在学校学,后在家中苦练的模式,减少传统教学统一进度下学生所积累的学习困惑,让无数的孩子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与成功。学校鼓励全体教师以学校实施翻转课堂改革为契机,深入实践不断加强教学方式变革,并把实施翻转课堂改革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三)微课知识树,培育自由花
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观直接体现在这所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上。对于实验初中而言,追求“完美教育”的办学主张,让其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近乎完美。学科课程、健美课程、启智课程、润德课程涵盖了素质教育的全部。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开足、开好所有课程成为很多人的疑问。面对质疑,实验初中的老师们巧妙地利用微课,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微课知识树助学系统,着力打造信息化环境下师生互动教育的新模式。
让一切技能的训练变成一种任务、一项活动、一种成果,如打字训练与古诗文背诵、生活化随笔写作的整合;网页设计训练与该校的“学科知识树绘制”大赛结合;网络空间构建与学习成果展示紧密结合;电脑绘画课与美术教学、历史教学密切结合。
在这里,每个知识点不再是孤立的。学校每学期开展的“说课标说教材”活动,不断提升老师把握教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各教研组按知识点分工制作高质量微课和两单(问题单、达标单),并按知识体系将各知识点微课链接成微课知识树。
在这里,每个优质资源都是共享的。老师们会不定期地将微课知识树上传到校园网资源服务平台,进而共享到遍布校园的所有终端机上,教师上课可以随时调用。
在这里,微课成为诲人不倦的老师。微课知识树助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时时处处(课上课下、校内校外)能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可以随时登录校园网,打开课件或视频,进行巩固或预习。
2013年12月27—29日,由实验初中合作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组织的C20慕课联盟“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江苏省镇江外国语学校举行,开发区实验初中应邀参加论坛。会上李素香校长做了《慕课助力,追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完美融合》的精彩报告,与会专家、校长针对实验初中在“翻转课堂”教学试点进行了研讨,陈玉琨教授重点表扬了该校在知识树方面的创新;吴志鋐教授充分肯定了实验初中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微课知识树助学系统,他说,在微课知识树的支持下,学校的师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转型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四)以国家级课题研究为突破口,让信息技术成为学校向高端发展的支撑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三年来,除了“翻转课堂”的实践外,作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十二五”重点项目《基于网络的双课堂教学应用试点示范项目》试点校,学校建设云架构数字化校园平台,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整合教育资源,以数字化形式呈现,提供了一种令人愉悦的学习方式。学校把自制、改编、筛选的各类教育资源以备课中心、教学工具、授课中心、云教室等模块分类管理,通过网络传送到各种终端上,用笔记本电脑、手持电子设备甚至智能电视均可访问,实现了即时、自主、便捷、交互的数字化学习。通过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各项活动密切结合,为师生发展打开了一扇窗,铺设了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1.变单调讲堂为高效学堂,让老师教得开心。在数字化学习时代的课堂上,教师主要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云终端、教学软件、电子书包和教学资源库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场所。我们构建起了基于数字化环境下“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在这全新的课堂上,教师适时便捷地运用音视频、动漫画,把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生动鲜活的场景充当自己的“助教”,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感悟知识、运用知识、提升能力。在这全新的课堂上,有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既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又让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印象深刻。
2.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参与,让学生学得愉快。在数字化校园学习时代,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云终端上预习、复习。比如我们正在实验并逐步推广的电子书包,是借助数字化学习终端,教师基于数字资源和网络工具设计学习活动,现实的课堂空间和虚拟的学习空间融为一体,实现了“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更好地满足学生差异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
在平台上,通过“我的学习——课前预习”,教师能够为学生布置电子作业,学生进行在线预习。系统能把预习情况、作业对错记录下来,即时反馈给老师;教师在授课前,已了解学生“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能够即时把握真实学情,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行为,由此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有指向性地及时动态调整,提高教与学的针对性。
同时,学生可以带着预习中的疑惑、难点有目的地听课,体现了自主选择的“我要学”。移动设备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记录下来,教师可通过平台的“投影”功能尽量多地随时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全班同学分享、交流;也可把共性的问题投影到大屏幕上,全班共同探讨交流,解决后利用系统提供的资源推送功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拓展学习资料。对一些典型问题,老师可以隐名投影,既发现了问题,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对平台发布的课堂练习测评,学生在自己的移动设备上作答并提交,系统自动批阅,并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让教与学更加科学有效。
学生作业中遇到问题,随时随地可以给教师发信息,教师可以及时回复指导,也可以与同学在线讨论,还可以登录网络平台,搜索问题的解决方案,甚至可以上互联网发布求助信息。
3.实现课堂的无纸化、全程电子化和师生全面的互动化、家校沟通的无碍化。通过电子书包的学习方式创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网络学习平台。课前,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模拟实验、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案进行体验性自学;课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学习效果及时反馈;课后,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布置作业,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分层指导,从而实现了“课前、课中、课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一个“体验、探究、应用和创新”的学习过程。特色课程建设将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信息化教学内容和方式融于学科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师生用国际化的视角看世界,用数字化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教与学,发展了师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现代化技能。
今天的实验初中,正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完美融合的路上不懈追求和努力,每一次的改革和尝试都付出了极大的勇气与魄力。在校长李素香看来,实验初中在短短3年的时间内取得今天的成绩,信息技术功不可没,在实施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中,信息技术无疑会是学校不可取代的支撑力量。(根据2014年青岛市初中教学工作会议暨开发区实验初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现场会整理)
(编辑 徐绍光 审稿李新胜)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