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材料作文精选

[试题呈现]

世间万物有静态也有动态:“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行军打仗行需要静也需要动;“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林黛玉的静与动各有动人之处。静态是一种美,动态也是一种美。

浮华喧嚣的现代生活往往让人们处于奔走的忙碌而忽略恬然的静逸。许多人追逐了都市的繁华又会厌倦喧闹,而羡慕寂寞与宁静。宁静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态和境界。 你更欣赏哪一种状态?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个材料作文题包括三段文字,第一段文字由两个引用句和分析句组成。第一个引用句从军事角度阐释“静”与“动”的两种状态;第二个引用句则从人的体态美的角度阐释“静”与“动”各有千秋。两个引用句都是把静与动并列起来。审题到此外,静态与动态是平分秋色。

第二段文字是对现实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的一个概括,观点无疑是倾向于静。第三段中的“你更欣赏哪一种状态”则又把似乎狭窄的立意角度打开了。学生既可以侧重于写静或者是写动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做辩证说理。所以,这个作文题目基本上不存在审题障碍,立意的高下就取决于对“静”与“动”的理解能不能化具体为抽象,进行恰当的引申,让其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角度]

角度一:从静态角度立意,欣赏静的状态,把“静”引申为心灵的宁静、心态的平和等。也可从反面“拒绝浮华、喧闹”立意。

角度二:从动态角度立意,欣赏动的状态,把“动”引申为活力、勃发的生机、不懈的追求等。

角度三:从“静与动”的角度立意,既可以写成并列关系“动静结合,成就美好人生”,也可以把两者做辩证分析,“动静相宜,方为大美”。

[佳作展示一]

人才成长在静土

英雄存在于乱世之中,而人才更适于生存在一片“静”土之中。只有静,才能唤起他们内心的潜力;只有静,才是培育人才最肥沃的土壤。

宁静的夜空给人一种深邃之美,任心灵遨游驰骋;安静的教室给人一种祥和之美,让律动的青春在潜心学习中升华;恬静的田园生活是一种淡雅之美,诗人用笔尽情书写,留下了多少美丽的篇章。

诗人陶渊明从29岁开始出仕,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因为他内心是静的。他不被外面的事所干扰,在他的那一方静土之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篇章,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宁静高贵的灵魂赢得了后人称颂,也慰藉了无数在名利场中失意的文人墨客,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娴静雅士。

静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不慕名利的淡泊,更是一种境界。

中国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了中国建国初期的综合国力发展,毅然担起了强大祖国的重任,当我们为他“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之父”的美名喝彩时,又有多少人理解他工作状态:就像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一样,和家人断绝联系,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静静地进行着枯燥而乏味的研究工作。若不是把自己的心沉静下来长时间固守在这片土地上,若不是把自己的心沉静下来承受着离开亲人的孤独,怎能有当今中国国防的强大?怎能有当今中国综合国力的

增强?

静是一种意志,是一种甘于寂寞的精神,更是一种品质。

李文波,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却因恪守使命,尽忠静守而成就了不平凡的自我。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记录,也因此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李文波坚守自己的岗位,心静如水,专心每一次出航,静静的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岁月。

静是一种气质,是一种恪尽职守的信念,更是一种风格。

在“静”土之中书写自己人生的篇章,描绘色彩斑斓的世界。只有静,才能滋养人才,就人才,因为人才成长在静土!

〖评语〗

这篇议论文写的酣畅淋漓。开篇干净利落地引出中心论点。文章主体部分分别由一个典型事例总结出“静”的品质,难得的是三个议论句写得精练、严整,展示了小作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结尾收束有力,感情充沛,起到了很好的感染人心的效果。

[佳作展示二](写人的散文)

传奇人生,岁月静好

我们常常感念于“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女人”,蒋英就犹如一朵海棠花,静逸的开在钱老身旁,默默地奉献,消逝了生命,留下了芬芳。也许舞台上展放歌声才是她的本色,但静静的生活,更显出她平凡的伟大。错过了鲜花,失去了掌声,她无怨无悔,只为心中的一丝静逸,一种永恒的爱。爱人者,人恒爱,她的付出,因为桃李满天下而圆满。 她是安静的,她是美妙的,她更是伟大的。伴着高山,她宁愿做高山上潺潺的流水,静静的流着,为的是给高山一个宁静与和谐,让高山更秀美,这便是她的价值。

在钱老伟大的身影前,她本也可以伟大。但她却选择了渺小,用自己的年华去创造一个安静的世界,去创造一个充满艺术的唯美世界。让钱老在这个世界里,绽放出无限的光芒。也许在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非凡才华,才是她最耀眼的一面,但她在伟人背后的默默奉献更耐人寻味。 一只爱的交响曲,被她演奏了一生;一只教育的交响曲,被她附上了生命的灵动。她不仅爱音乐,更愿让每个爱音乐的人得到音乐的洗礼!得到音乐的雕刻!得到的音乐的真谛! 不知何时,她离开了喧闹,走出了他人崇拜的目光,她爱上了静逸;不知何时她走下了世界乐坛的顶峰,舞台上再也没有她的身影,歌曲里再也没有她灵动的嗓音。她悄悄地变了,变得安静了!默默地奉献,默默地爱,成了她永恒不变的追求!在安静里,她接受着岁月的洗礼,接受着时代的雕刻!她的美变得更加厚重,更加耐读!

荣誉迷惑不了她的方向,艰难冰冷不了她的爱心,名利改变不了她的追求!她眼神之纯净,世上少有。那是因为,她的心里,从未掺过杂质!

韶华易逝,青春难留,唯有时间见证了她的大爱,唯有岁月印上了她永恒的印痕。她的一生,用伟大形容,缺少真实的情愫;用极致形容,缺少微妙的亮点;用壮美形容,缺少柔弱的秀美。词语赋予不了她生命的意义,也许她想要的只有安静!安静的奉献,才是她不悔的人生! 愿她与丈夫在另一个安静的世界,有快乐陪伴,有幸福陪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老者和一个少年驻足在花坛边,少年说:“哇,红色的花多漂亮!”老者说:“白色的

花更值得欣赏。”“红色的花鲜艳绚丽,就像一个积极有为的人生。”少年争辩说。“白色的花洁白纯净,犹如一个淡然无过的人生。”老者平静地说。

其实,红花白花不都是花吗?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缘由

近年来,对话式的材料作文愈受高考命题者青睐,成为各地高考试卷的新宠。如2013年辽宁卷是年轻人和老者关于沙子与珍珠的对话,北京卷是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对话,这类题目立意角度是开放的,允许考生进行多维思考,放宽了写作内容方面的限制,有利于践行以人为本的写作理念,鼓励考生进行有个性地写作。它既注重考查考生的写作思维水平,特别是思辨能力,又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态度,达到思想性、深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这道作文题目材料明晰,意蕴丰富,给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与认知空间,能调动考生平时的积累,对身边的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多元思考和深入探究,为考生写作提供积极的引导。将“积极有为”和“淡然无过”一起摆在考生面前,增强了作文题目的思维张力,它要求考生不止于对积极有为和保持无过内涵的诠释、阐发,还促使考生对两者关系进行辨证、全面、多向地思考,既要积极有为,还要保持无过;与其积极有为,不如保持无过;不能一味保持无过,不懂得积极有为。考生要写好作文需要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这个题目小可以写个人的理想志趣、行为准则,大可以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结合,话题可大可小,把考生的思考引向自身实际,引向现实生活,有助于提高考生的认识水平,提升考生的思想境界,促进他们的精神成长。

■写作导引

在审题时,要注意抓住对话的相互关系以及关键性词语,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老者和少年的对话构成相对的关系,主要是探讨人生态度。材料最后“其实,红花白花不都是花吗?”这一关键性问句,提示我们可以从多角度思考,结合现实生活,挖掘蕴含的道理。立意可以从任何一方面切入,也可以将两者结合,对材料进行整体把握。

角度一:看淡名利,保持无过,崇尚精神自由。看淡名利,不为物惑,不为名扰,不为利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享受轻松快乐的生活。平息浮躁不安的心,保持清醒头脑,避免犯错,让自己的人生不蒙尘垢。这个方向的素材可以选择古今中外一些追求高洁、超脱世俗的名人事例。比如中国古代圣贤老子、庄周拒绝出仕,陶渊明、李白不低眉折腰。外国作家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过简单的生活;女诗人狄金森从25岁开始弃绝社交,足不出户,等等。在写作时,可以联系当今一些人急功近利、利欲熏心而犯下错误甚至违法犯罪的反面例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旨,也能体现对现实的关注,对社会的思考。

角度二:积极进取,奋发有为,铸就生命辉煌。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积极进取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奋发有为才能铸就。人活一世,就应该振奋精神,努力开拓,竭尽所能,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当下全社会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只有奋发图强、有所作为方能筑梦圆梦,所以可以和中国梦这个话题结合在一起写。还可以从国家对政府官员“勤政”要求这方面入手,谈领导干部应该振奋起干事业的精神,主动进取,殚精竭虑,为国为民尽责。官员无过思想危害巨大,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官员不作为造成的。 角度三: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怀无过之心,做有为之事。有为与无过需要辩证地看待,

人生阶段、社会现实、自身处境、理想追求不同,看法也就各异,不可一概而论,我们需要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抱有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的心态,去积极做事。比较而言,青年人应该敢想敢干,敢为风气先;老年人则需要修身养性,保持无过。生逢乱世,明哲保身,不失明智;和平盛世,抱负远大,有所作为。为官者,勤政为民,造福一方;为民者,平和安稳,知足常乐。但又并非绝对,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无论如何,那些有功于社会而又淡泊名利的人永远值得尊敬,如钱学森、袁隆平、杨善洲、郭明义、林俊德等。

■佳作展评一

无过始于无求

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能够达到无所欲求,进入逍遥之境的,都是拥有大智慧的人。无求则无过,无过便是功。

淡然处世,不慕名利,不求闻达,心不为形役,超然于物外,远离喧嚣和诱惑,遗世独立,行无过错,独善其身,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解放,享受轻松惬意人生,这是一种睿智而洒脱的生存方式,对自身也是一种成就。

孔子深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陶潜懂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韩昌黎欣羡“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苏东坡惟爱“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贤人高士远离名利纷争,怡然于冲淡平和的生活,一生洁身自好,不染纤尘。

爱因斯坦成名后,各种荣誉和优厚待遇扑面而来,他依然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以当时最高年薪聘请他,他竟说:“这么多钱!能否少给一点?”人们大惑不解,他脱口道:“依我看,每件多余的财富都是人生的绊脚石,唯有简单生活,才是创造的原动力。” 爱因斯坦是智慧的,无求则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犯下错误,留有遗憾。

追求太多,心灵的空间就会逐渐被物质的、粗鄙的、媚俗的东西充塞,不断受到压迫的灵魂就会日益变得麻木。为求名,一些作家和学者厚颜无耻地剽窃他人成果,丢了名声;为求利,一些商家不择手段地获取高额利润,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毁了信誉;为求权,一些政府官员投机钻营,违法乱纪,身陷囹圄,失了自由。

既然是一株小草,就应该尽量展示自己的清翠,刻意去追求花的妩媚将会让自己变得不伦不类。既然是一颗星星,就应该保持生命的亮色永不消褪,非要落到地上与顽石去争地位只会失掉自己的尊贵。追求太多,生活就会被缚上沉重的累赘,使人的身心过于疲惫,深陷名利的泥潭而难以自拔。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的飞翔?”

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的巢穴的勇气。” 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

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例后分析”导说

1、概念分析法

例证前审准材料寓意,明确立意。这里的概念指文章中心论点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立意的把握。从材料看,蝴蝶的两句话是理解寓意的关键:想要飞翔,必须渴望飞翔,要有勇气脱离温暖的巢穴,告别了蛹的安逸,才能迎来蝶的翩翩;敢于承受破茧的痛苦,才会拥有崭新的生命。据此,可以有这样几个立意:①想要成功,就要敢于经受磨难;②唯有超越,才会拥有崭新的生命;③敢于放弃优越的条件;④敢于重新开始等等。

2、假设分析法

论点:唯有超越,才会拥有崭新的生命;

事例: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假设分析:如果高尔基没有作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手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破茧成蝶也就成了泡影。

技法:假设要抓相反点。将例证相反情形及结果,与原事例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例后假设分析最基本要求:假如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举的例子是反面的,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3、设问分析法

论点:想要成功,就要敢于经受磨难,磨难铸造顽强毅力。

事例:一支箭直射而出,超越了冲向长空的老鹰。回望身后的老鹰,箭得意洋洋。可好景不长,箭飞了一阵径直向下栽去,跌落到了地面,而老鹰依然在天际翱翔。

例后分析:箭为什么会很快跌落地上?鹰又为什么能够长久地飞翔?箭依靠的是片刻的外力,而鹰凭借的是自身顽强的毅力。所以,想要成功,就要敢于经受磨难,磨难铸造顽强毅力。 技法:设问分析法要抓矛盾点。即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述事例中存在的矛盾进行发问,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最好用上导引词“为什么”“因为”“所以”等,能起到引领思维的作用,使说理层次分明。

4、归纳分析法

论点:敢于放弃优越的条件。

事例:为朱自清笔下父亲穿棉布袍子的笨重的背影而流淌,那朴素的文字下跳动着至爱的亲情;为《红岩》中的英雄群体而流淌,他们让人看到,信仰曾经具有抵抗死神的力量;为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美人鱼公主而流淌,她为了获得王子的爱情,不惜牺牲生命??

归纳分析:他们敢于放弃优越的客观条件,体现了作为人的尊严,显示了爱与献身的价值,在他们的生命轨迹中演绎出了精彩的人生,正如蝶所说:“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技法:归纳分析法要抓共同点。即将所有事例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凝炼成一个鲜明的观点或发人深省的问题,进而深化全文的意旨,使文章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必须跨过这道坎

郭建波

蛹渴望像蝴蝶一样飞舞千花之丛,就得鼓起勇气,脱离它原本安全、温暖的巢穴,跨过内心恐惧死亡的那道坎。人亦如蛹,要若成功,就得跨过磨难那道坎。(引材料得出观点)

72材料作文精选_精选作文

磨练可以历练我们的心志,我们必须得跨过磨难这道坎。(中心句一)

纵然是“卷我屋上三重茅”,“高者挂罥长林梢”的窘境;纵然是“老病有孤舟”,“凭軒涕泗流”的悲凉;纵然是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凄苦,少陵仍不改己志。(引证)屡遭磨难和打击的杜甫,始终未说过“放弃”二字,他用一支如掾巨笔,还原了历史的本相和民生的疾苦,跨过了“历史”这道坎,成就了一代“诗史”。实现了生命的价值。(例后分析) 磨难使诗圣的心志报经历练,也让他探实到了生命的意义。(小结)

磨难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如果我们离成功要更近一步。就必须得跨过“人生磨难”这道坎,才能向成功迈进。(中心句二)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却是现代机器的创造之母。他先后发明了上千种新产品,获得数百项专利,他便是“发明大王”——爱迪生。(例证)要想发明一种新产品并非易事,就拿爱迪生的“代表作”电灯而言,现在看上去结构十分简单,但在爱迪生那个年代,并没那么简单。假如他只选一种材质的灯丝,就宣告失败。假如他失败了一次就放弃,假如他经受不了别人的讽刺,他能用钨丝照亮了世界吗?(假设性例后分析)

无数次的失败与磨难让“发明大王”增长了智慧,跨过了“磨难”这道坎,最终实现了照亮世界的梦想。(小结)

磨难是迈向成功的阶梯,唯有迈过坚持不懈这道坎,方能品尝成功的果实。(中心句三) “凭谁向,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以廉颇自比,再次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辛弃疾是诗人,亦是战将,他一生被弃用多达三十八次,但他从未改变过为国尽忠的理想,坚持不懈,期盼能有再次征战沙场的一天。(例证)

正是因辛弃疾屡遭贬嫡而不气馁,坚持不懈地跨过了挫折这道坎,所以才能最终破蛹成蝶,在史册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因果性例后分析)

要想遨游花丛中,就必须得放弃温暖、安全的巢穴,去迎接挑战。要想成功,就必须得跨过磨难这道坎。(呼应材料,总括全文)

【简评】

本文能准确的把握材料内涵,并运用例后分析的手法,在文首引材料得出观点:人亦如蛹,要若成功,就得跨过磨难那道坎。然后从“磨练可以历练我们的心志,我们必须得跨过磨难这道坎。磨难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如果我们离成功要更近一步。就必须得跨过“人生磨难”这道坎,才能向成功迈进。磨难是迈向成功的阶梯,唯有迈过坚持不懈这道坎,方能品尝成功的果实。”三个角度展开,注重了在论证过程中运用因果性例后分析,假设性例后分析的论证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前言】

在高考语文的作文写作训练第一轮复习时,应针对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或不知怎么说的窘境,从素材解读切入,引导学生围绕作文的话题,做到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会说,那么才能快速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从而为第二轮写作训练把话说好奠定坚实基础。为此,从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生活”素材起,引申到“生命(时间、理想、意志、勤奋、青春)、道德修养(爱国、知识、勤俭、自信、善恶、谦逊、诚信)学习(教育、人才、成败、思考)”再深化到“人生(审美、幸福、爱情、交友、合作、奋斗、创新)”是最有效的方法。

【金题展示】

悲观者说:“生活就像日暮,虽有一点光明,却很快陷入黑暗之中,一片漆黑。”乐观者说:“生活就像朝霞,越往前走,前途越光明。”爸爸说:“生活就是日复一日做不完的工作。”妈

妈说:“生活就是日复一日的琐碎的家务活。”有人说:“生活啊真美好!”有人说:“生活啊,真无聊!”??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生活”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关于“生活” 素材的通用性及多元化解析】

1.生活在远方的梦里: 在生活的梦里,我时常会流着泪惊醒过来,那时,我所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生活在梦中”。 我一直相信,在睡觉的时候,灵魂会去遨游天际,去寻找她的天堂。每次我睁开眼睛,看见落在窗上那片皎洁的月光时,都有种茫然若失、不知身在何处的怅惘。

我喜欢在这种时刻踱到窗前,推开紧锁的窗户,让清新的晚风吹起我幽怨的裙角,拂着我的面颊,让所有的幻想都涣散而去——我没有离开这里,也不会离开这里。

生活在梦中?也许吧!我的确生活在这里,生活在这沉闷的、缺氧的海底。但同时,我却又是生活在现实中的。尽管我是一个无法泅渡到远方的人,但我的灵魂是自由的。 素材运用方向

生活中的理想、现实、挫折、失败、期待、追求、痛苦、理想等

2.生活在都市: 在繁华的异地城市,我感到生活的残酷。熙熙攘攘的人群匆匆忙忙,各有各的事情需要去忙,唯有我自己,似乎没有目标,也找不到任何目标。我并不属于这里,更不知道该属于哪里,去天涯海角吗?尽管天大地大,却根本找不到我的容身之地。未来,现在,甚至过去,都让我感到茫然若失。就好像我一不小心走错了时空,来到了不该来到的地方。 歌舞,欢笑,人群,一切都很陌生。是的,陌生。我生活在残酷的竞争中。

素材运用方向

生活中与他人(和社会)的爱与责任、人文关怀、社会责任、和谐社会、大同世界等等。

3.生活要超越现实:生活在超越今天,并不是教唆我们在现实中离家出走,更切实而重要的是:必须不停地超越自我,将心灵上的旧我抛到身后,完成灵魂上的进修。

生活在超越今天,我们希望有别处的风景,走出自己的困惑;生活在别处,我们想超越自身平庸、枯燥的生存状况;生活在别处,其实是对自己无所依归的反抗。

生活在超越今天,是因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太现实;生活在别处,是因为我们对生活状况的不满意;生活在别处,是因为我们都在追求一种纯粹,一种理想的纯粹。

夸父其实知道,他永远也无法追逐到远方的太阳。有时候,我们明知道可能是飞蛾扑火,还是要固执地追逐别处的生活。“生活在别处”,或许是一种信仰。但失去了它,我们无所适从,无法打发这现实的生活。有了它,我们便多了一份梦想,一份希望。

素材运用方向

生活中的家庭伦理:孝顺、友爱、分担责任、分享快乐、困惑等。

4.生活在现实和理想之中:显然,我们现实中的生活是在此处,我们理想中的生活又在哪里呢?是的,它只能在别处。我们的肉体生活在现实的困境中,而我们的心灵则生活在瑰丽的想象里。真正的生活既是肉体的,又是心灵的,否则我们的生活便是残缺的,残缺的生活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

困顿的现实触手可及,瑰丽的想象则不过是希冀,或是逃遁,一种逃离现实的渴望,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梦想。人需要用梦想这种东西来消磨时光这头怪兽,以抵御岁月的侵蚀。草木零落,美人迟暮,年老了大都喜欢追忆往事。回忆本身就是一种逝去的梦想,是一个生活在别处

的自己。

素材运用方向

生活爱与责任: 环保伦理与环保、珍惜和节约资源、尊重其他生命等。

5.生活的无奈:生活在无奈中,这是人生的主题,无奈的主题,悲鸣的主题。如此富有哲理的一句话,把人生阐释得如此真切,把命运演绎得无比清晰。因为生活,所以感悟;因为感悟,所以还得生活。在别处,不在这里;在别处,永远不能企及。

生活,就在某个地方。你追逐着它的影迹,你憧憬着它的魅力。想得到,看得到,触得到。但当你以为你可以拥有这生活的那刻起,生活却再不是曾经。

生活,真的在无奈中追逐,永远都追逐不到。

素材运用方向

社会伦理:正义感、公平心、诚信、宽恕、谦虚、好的工作习惯、法治精神、民主素养,对国家的爱与责任等。

6.生活应该有向往:琐碎的日子流水无痕,夹杂着落叶缤纷。遥想生活的时候,它是美的姿态;投身其中,才感觉锋芒般锐利。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生活有时就是这样的黑色幽默,让渺小的人们难堪无助。

只有逃离。逃离成了我们的本能选择,某个地方,某个人,某项工作,某种羁绊,只要感觉不再,需要不再,快乐不再,我们就变得脚步匆匆,张望起别处的生活,仿佛那里到处开放着快乐、自由、幸福、梦想之花。可是,当我们怀着某种虚幻的愿望,极力想在生活的千秋上荡到生命的最高处,而最终回到的,却还是它原来的位置。素材运用方向

生活中的爱与责任 自尊与自信、自重与自强、刻苦与坚持、爱心与良知、求真与求实等。

【佳作展示一】

暮色中的仰望

在深深的暮色中坚持仰望,生活中就有一颗不灭的星在内心闪耀。 ——题记

在生活的暮色中,有灿烂的星光在盲人的心中闪耀。盲人的坚持与向往一如历史中的他们与生活中的我们。(描写起笔,形象生动)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引用作中心句之一)

他抬头,看见一轮明月如钩,微合的双眼闪着出世的光芒。可是他的心中依然做着入世的梦,西北的天狼还未射中,今夜的婵娟还未来得及与故人共享,时光悠悠,青春渐老,而他只是用一颗广博的心做着“一样花开为底迟”的美梦。(例证)

他的无奈是在生活的暮色中依然保持着对生命的坚持,他的豁达是在生活的暮色中对道义的仰望。生活的无奈与豁达成就了他,他是苏轼。(小结点题)

“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眼。”(引用作中心句之二)

他落榜了。于是孤独寂寞地离开了京城,议好了船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生活情节不是这样,本来他的生活中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骑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十年悬梁刺股,但琼林宴上,却没有他的一角席次。热一壶浊酒,只留下江枫与渔火对愁,仰望最深的夜空,在辗转中,在彻夜难眠中感受到生活的残酷无情。(例证)

他的寒窗十年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他的江枫渔火是对生活残酷无情的追问。残酷无情的

生活磨砺了他,他是张继。(小结)

“总是,在最深的黑暗中,看到最亮的星光。”(引用作中心句之三)

他在生活的暮色中曾如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失业、生病、颓废让他变得毫无生气。然而有一天,他忽然拿起画笔,画出另一个世界。那里有迷人的地下铁,有美丽的大森林,有月亮的乐园。他以此来治愈心灵的伤痕,寻到一个童真与快乐的世界。(例证)

他的笔触是生活中对星光和太阳的映照,他的画笔是生活中对星空的仰望。他是几米。(小结)生活中有暮色也有朝霞,有寒冬也有阳光,只要坚持心之所向,就一定能在暮色中望见阳光,在寒冬中看到希望。盲人如此,他们如此,我们也应如此。(深化中心)

【点评】

本文立意精,运用题记格,开门见山扣题,总起全文。主体结构采用诗词-例证-小结的“三三”制式,从三个角度解读“生活”的内涵,结构清晰而谨严。语言表达流畅而优美,多使用诗词引出典型例子,分析紧扣诗意,结尾呼应文首,点明全文主旨,由盲人而至我们,立意深刻。

【佳作展示二】

星空中的梦想

在生活的暮色中,一个盲人仰望星空,他看见了——群星闪烁。为什么?只因坚持仰望,就能看见不灭的星星,在内心闪耀,希望,便多了一颗恒星的光亮。(设问起笔) 羑里城的星光

“洹荡之间日羑里,演易圣人昔拘此。”(引用)

秋风萧瑟,片片黄叶飘落在羑里高台上,参天的古树和变秃的松柏,守着一个寂寞的牢房,还有房里寂寞孤独的人——周文王。每当夜幕再次降临,他总是在想:为何黑暗总是突然袭来?为什么黑暗过去总会有阳光?

夜凉如水,暮色中仍有几颗星在闪耀。星下牢里的文王扒着小窗,凝神注望那最闪亮的一颗。在那冰冷的“纣王”之监中,伴随年过半百的衰老之躯,一部千年不朽巨著《周易》诞生了。(比喻论证)

瞧,星空又多了一颗星在闪耀,那是文王的希望凝成的恒星!(喻结)

巴黎城上的梦想

“我爱云??,过往的浮云??”你衣衫褴褛,小心地收藏着梦想,喃喃自语。(细节) 波德莱尔,为何你不敢与巴黎相认却仍站在它面前?因为这是一座病态之城、腐朽之城、罪恶之城?因为你深爱过它,怀揣着梦想?然而痛恨金钱却又倾心爱美的怪客,怎能为这纸醉金迷的城市所容忍?你却把所有生活的浪漫织成梦想,寄托在云朵上??(质疑分析) 奇迹出现了:粪土变成金钱,腐朽上开出了梦想的艺术之花《巴黎的忧郁》,是梦想坚持从而在黑夜中点燃了生活的希望。(形象小结)

荷兰上空的悲剧

你是那只孤独飞翔的云雀吗,梵高?(反问起笔)

田野里有一颗始终高昂的头颅,画布上有一株最绚丽的向日葵,这是一个一生都在穷困和失意的生活中渡过的人,生活中的饥饿、寒冷、情人的反目、世人的嘲讽都未能使他动摇。然而,画家最终向自己开了一枪——发疯的画家从此生活在另一个清醒的世界。

画家虽死了,留给我们一幅穷人的自画像《孤独飞翔的云雀》,如果现实生活中的梵高能像自己笔下的《向山葵》始终高昂头颅,倾心艺术,更伟大的奇迹便会改变历史,而不是悲剧。

(对比分析)

如果有来生,画家,请你不要轻易放弃希望,而是始终坚守梦想,自由飞翔。(小结) 希望是生活最大的源泉,向上的力量。即使是盲人,只要坚持仰望星空,也会受到启明星的指引,踏向光明的远方。(点题)

【点评】

本文立意深刻而新颖,文首开门见山引材料扣题。文章内容以小标题形式从三个不同角度展开对“生活”的解读,每个角度先化用诗词或歌词引出典型事例,以抒情性笔调娓娓述说,似外婆讲故事,似喃喃自语述说希望,给人以活力,文笔清新自然而大气。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