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家长对子女期望值

家长对子女期望值

家长对子女期望值高,一是部分家长经济、政治、文化层次较高,一心要子女照自己的遗传基因继承父母等。二是家长实施功利教育,在他们的眼里教育是作为实现物质力量的主要手段,教育孩子唯一的动机和目的,是实现“理想”,获得实力(实利),这实际上是“信仰迷失”“价值错位”的典型表现。实际上与钱欲膨胀、非理性泛滥、道德沉沦、人格分裂的品性危机有关。

一份调查资料显示:66%的家庭从孩子五岁开始就聘请各类的家庭教师,补习文化,培养兴趣爱好,参加这个“希望班”、那个“兴趣组”,请这个邀那个形成家教热。90%以上的家长要求孩子达大学水平,65%的人要培养子女当科技人员、厂长、经理,仅0.77%选择了体力劳动类的职业。我们知道社会结构、劳动力的分布,总是有它的层次性,顶部的总是少数。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总是按一定比例结构的,不可能全部从事一种工作,而无人承担另一类工作。

鲁迅生前立下遗嘱:“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又说:“后起的人物一定优于前人,决不能用同一种模型无理嵌定,长者需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是命令者。”老舍先生给妻子信中也谈到对孩子的希望:“他们能初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便已够了,只要身体强壮,将来学一门手艺,即可谋生,不必非入大学不可。”他们教子何等豁达、宽容,并没有强行要求子女一定成为什么“家”。我想只要有利于他们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自食其力,发挥自己的才干,各有所成即可,对子女的期望不能脱离社会需要和子女实际。

浅谈农村家长外出务工对孩子学习的影响

摘要:为了改变家庭的生活状况,大部分农村的家长都外出务工,留下他们的子女给隔代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监管,这些学生失去父爱和母爱,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现代教育理论指出,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而父母又是家庭的主要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父母的爱,缺乏家庭教育,导致很多孩子心理不健康、性格缺陷、行为偏差等多方面综合表现的屡屡出现,这些因素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关键词:农村家长 外出务工 家庭教育

有一位学者认为,对孩子成长最有影响的四个方面:家庭、学校、同龄伙伴、大众媒体。在这四个方面中,家庭是首位。由此可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首要,父母的作用是无法代替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的基础部分,也是关键部分,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有良好的教养,养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使其受益无穷。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的教育价值,在于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促进孩子智能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孩子需要有父母的陪伴,需要父母的鼓励与关心。然而大部分的农村孩子因父母长年在外务工,与父母沟通的机会较少,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监督,平时又较少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因而产生不健康的心理,比如:自卑、忧郁、逆反心强、消极。这些不健康的心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下面我用本校三年级的几个留守学生举例。杨宇航,男,十一岁。他活

泼、可爱、聪明,但缺乏纪律性。课堂上,他是一只“活蹦乱跳”的小松鼠,上课精力不集中,老师的话他左耳进右耳出。每次考试下来,成绩都在六十分以下。

龙昌平,男,十岁。龙昌平的父母出去打工已有两三年了。这几年,他是在爷爷奶奶的身边长大的。他不爱说话,整天坐在自己的位置沉默。一次我和其他几位老师去他家家访,他奶奶告诉我们,龙昌平平时在家也很少说话,基本的笑容都很勉强。奶奶不清楚他的学习情况,久而久之也就不再过问了。

龙升光,男,十一岁。自从父母去外地打工后,他就一直由外公监管。外公忙于农活,再加上年事已高,无力过多地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他非常调皮,而且学习差、好打架斗殴,最令同学们无法接受的是他衣服发散出一股难闻的臭味,衣服至少一个多月换一次。

学校还有近百名学生都存在类似的情况,究其根本原因,这部分学生都属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这一重要环节。那么,家长外出务工对孩子的学习有哪些影响呢?

一、缺乏父母的教育,不能很好地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及健康的心理

父母的教育能促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促进孩子智能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孩子良好心态及健康心理的养成。而父母出去务工,孩子被隔代抚养。调查发现,我校留守子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管的占47%。这些监护人大多都是“重养轻教”,急在心里,但力不从心。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并且年迈多病,不能有效辅导孩子的功课;2、隔代的老人容易纵容、溺爱孩子,管教不严,这使得孩子我行我素,形成不良学习和行为习惯较为突出;3、“代沟”现象的客观存在,孩子与祖辈之间不易沟通,老年人由于了解孩子的内心思想,所以觉察不出孩子的不良思想苗头,难以尽到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良好学习心态、心理的形成。因此,孩子们认为没有人关心他们的学习,没人管得住他们。所以,这部分学生在学校经常惹事,学习成绩差,学习好与不好与自己没有关系,反正回家自己说了算。

二、远离父母的期望,孩子也就缺乏学习的动力

农村的大部分学生家庭并不富裕,有些家庭仅一亩三分地,每年产出的粮食不够食用。于是,父母在吃饭时就经常告诫孩子们,要努力学习,别在家里种一辈子的田土,别走自己的老路。于是孩子们会暗自发誓要争取改变这贫穷的面貌,过上幸福的日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研究表明:教育者的期望对受教育者有重大影响。我在一个女学生的作文中发现这样一段话:“爸爸妈妈,你们经常叫我努力学习,其实我是知道的,请你们记住,我会好好学习的,我不会辜负你们对我的期望,请你们要相信我,我一定会成为你们的好女孩。”从这幼稚

又真诚的话中,我们不难理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育者,他们的期望有较强的暗示和感染作用,会对孩子产生心里上的震撼。从心理学来讲,期望是一种心理定势,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态度激励着儿童不断向前发展。家长对子女的美好期望是孩子学习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孩子前进道路上的“航灯”,家长的期望越高,对孩子的激励越大,就越能强化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儿童意志品质的锻炼,形成对学习效果的远大抱负。远离父母的期望,孩子在学习和行为上没有约束力,自然也就缺乏学习的动力。

三、缺少父母的关爱,要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难上加难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方法就是躬行实践。在他的《习惯成自然》一书中阐述了培养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而孩子的行为习惯除了在学校老师的培养以外,最重要的是父母的培养。父母好的行为习惯和言语能激励孩子端正好学习和生活态度。说到底,父母为孩子提供了躬行实践的最直接机会。一、父母是孩子亲身体验的监督者。由于孩子的自制力弱,集中精力做事的时间短,需要有人在旁边催促和提醒。例如,父母经常提醒孩子上课时要认真听课,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不会的字自己去查,每天让孩子拿作业给他们看,背书给他们听,并经常问孩子今天老师教什么,你学到了什么。认真听课了的孩子就会得意地把当天记得的全部说出来,实际上也就对当天的课程进行温习。而没有认真听课的孩子被父母责备后,第二天也会按照父母的要求认真听课,因为每天父母都有这样的问题在等待着他们。

二、父母是孩子学习的引导者。孩子有学习的欲望和激情,但学习目标不明确,这时就需要父母给他们引导。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使这些孩子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态度,自觉地养成看书、写字,积极动耳、动眼、动手、动口的习惯。

结束语:总之,作为教师,在承担起教书育人的同时,也要换个角度做这些孩子的父母,开展“自尊、自立、自律、自强”主题教育活动,引导留守学生在人格上自尊、生活中自立、独处时自律、成长中自强。给他们创造一个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让他们能享受到有父母陪伴的家庭教育。同时,政府也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改善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

浅谈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人格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的培养熏陶。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处理各种关系,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的责任。小学阶段是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开始时期,迈进小学的大门,标志着孩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时期内,孩子的生理心理都有了质的飞跃。随着功课的增多,社交面的扩展,认识世界能力的增强,必然影响到家长对孩子的教

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改变,作为孩子的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配合学校和老师教育好孩子。

一、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习惯,是指经过反复训练而达到的近乎自动化了的动作,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在人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需要和兴趣,不按习惯行动,人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对刚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家长应把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知识将会遗忘,而习惯将伴随孩子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小学阶段应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1.爱学习的习惯2.学习时集中精力的习惯3.对功课进行预习和复习的习惯4.认真思考,独立解决困难的习惯。还可以指导孩子养成在书桌上学习、姿势端正、学完后将工具整理整齐的习惯,这些都会使孩子受益无穷。家长应让孩子了解到,良好的习惯是将事情组织起来,减少无谓的消耗的好办法,这样可以使孩子做事更有计划,更有效率。在家里家长可以跟孩子商量着制定规范,孩子先写作业,然后复习、预习、整理完书包可以看电视、玩玩具等。事实上,孩子对家长制定家庭学习规则并不反感,因为学习完以后,就可以放心的玩乐,而不必担心家长又有什么学习安排。在学校里学习功课时,一种行之有效的习惯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及教科书上的内容。作业和练习题出错的地方用红笔做记号,并多写几遍。复习时着重注意有红色记号的部分。这样就可以用不多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教会孩子怎么做,在开始就要求孩子一丝不苟的执行,这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基础。其次,一定要鼓励孩子坚持下去,用物质或精神奖励坚定孩子的信心。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长期坚持,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二、多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

放学后,值日生要留下来做值日,而经常可以看到爷爷奶奶拿笤帚、爸爸妈妈拿拖把挥汗劳动,而本该做值日的孩子却充当检查员,“妈妈,这里有废纸!”“那儿不干净!”而在许多家庭里都会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要喝水!”“别急,妈妈这就去给你倒!”“爸爸,这道数学题我不会做!”“别急,爸爸马上教你做。”类似这种“关怀倍至”、“包办代替”每天都在发生。在家里,孩子想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很少尝到困难、挫折的滋味,其实这并不是好事。一些调查资料表明:当今怯懦、怕吃苦和娇气的儿童数量显著增多,这与他们的生活过于依赖有关。美国有人曾对获得诺贝尔奖文学的各国文学家进行过一次专门调查,发现他们半数以上的人都有过坎坷不幸的童年,都是在困难中长大的。有人对几十位逆境中创业的美国卓有成就的企业家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他们之所以具有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这与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竞争意识和勇于吃苦是分不开的。相比之下,今天的孩子太缺乏的正是这些,要知道.孩子的成长也需要困难,没有困难的存在,就不敢迎接困难的挑战,就不会有坚强的意志,意志薄弱者是很难成材的。我们就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孩子设置一些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困难,让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茁壮成长。比如,有的孩子不敢见生人,就应想方设法让他多见生人,鼓励他去独立办事;有的孩子懒散,不爱干活儿,就要严格要求,给他规定出作息时间表和每天必须做的家务活;有的孩子在学校里当选了干部,但又有点胆怯,不敢去挑这份重担,就要鼓励他去干、去闯,并不时了解他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在孩子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大人切不可急于去解围,应该给他们自己克服困难的时间。当孩子克服了困难获得成功之时,应该给予物质或精神方面的肯定、赞扬。使他们提高兴趣,坚定信心。

三、多与老师和孩子沟通

家长要与老师经常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与老师共同商定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计划,与老师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另外每天花上一点时间,与孩子谈谈。问问孩子最近学校里搞些什么活动呀?有什么高兴的或不愉快的事吗?学习上有什么地方特别吃力吗?你

在学校里表现怎么样?从交谈中,可以了解孩子最近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随时可以帮助他们。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物质上是丰富的,可精神上是孤独的。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需要热情的沟通和交流。在他们的心目中,父母是最亲近的、最值得信赖的人,在学校里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或者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找不到答案,分不清是非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如果做父母的能够耐心倾听,提出建议,就能化解孩子心中的矛盾。另外,针对独生子女孤独这一现状,我认为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与小伙伴玩耍,如:星期六星期天孩子可以约好一起去广场玩,到好朋友家去做客或邀朋友到家玩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身为父母要以身作则,用律己正己的思想行为来影响孩子、鼓励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还要充分尊重孩子,学会循循善诱,讲究方式方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既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教育孩子,这样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1、孩子成长: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家庭发达和家庭兴旺的希望,是国家富强和社会繁荣的希望。

2、家长职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始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人父母,教育好孩子,责无旁推,永不下岗。

3、家族传承:家长是过去的孩子,孩子是未来的家长。家规和家风直接影响家族成员子孙后世的成长。

二、家庭教育的魅力

血浓于水,亲情教育的作用是任何力量都比不上的,也是任何教育都无法替代的。

作为家长,任何时候都要对孩子的成长给予足够多的关心、关注和关爱,始终坚持用相信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

南京有一位姓周(名字叫周宏)的父亲,二十多年来,他把一个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一位学识出众的高才生。

其实,这位父亲并不是教育专家,只是一个工厂的技术员。他说,第一次让小女儿做应用题,10道题她只做对了一题。作为家长,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会责备孩子。但是,他却在做对的那道题上打上一个大大的红勾,然后在白纸上写了一行字:“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样年纪的时候,碰也不敢碰哎。”

8岁的女儿看了十分兴奋,她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很高,升初中考试时,数学居然考了99分。10岁的时候,她还写出了6万字的科幻童话作品。

媒体报道了这位可敬的父亲。他说:“哪怕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应该饱含热泪地欣赏他们,拥抱和赞美他们。”

本人认为,这就是家庭教育的魅力,双耳全聋的孩子都能培养成高才生,我们的孩子都是正常人,怎么能培养不好呢?我想,关键在于,我们的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爱。

三、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关爱未能坚持

孩子出生到上幼儿园之前的这段时间,还根本不懂什么是父母的关爱,我们的家长给予了太多的关爱;当上学渐渐懂得和更需要大人的关爱时,父母的关爱却离他们越来越远。

2、期望值偏差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精神支柱。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从入学前到幼儿园和小学,再到中学逐渐减低,失望情绪却逐渐增强。

据调查显示:在幼儿园阶段,家长期望孩子上大学,成为专门人才的占90%以上,而到

73家长对子女期望值_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了上小学则下降到70%,初中下降到50%,高中下降到30%左右。家长之所以产生失望情绪,其原因是:第一,期望片面。不少家长把“期望”仅仅盯住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好,一美遮百丑。第二,定向过早。不能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过早定职业方向,过早地确定将来当什么“家”,让孩子“就范”,往往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第三,要求太多。孩子有自己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不能要求“成人化”,硬逼孩子“入门”,盲目给孩子订“目标”,导致孩子对家长产生反感,家长的期望自然变成失望。

3、不坚持原则。教育孩子应建立在坚持原则基础之上,无原则的关爱即是溺爱,无原则的相信即是偏袒,无原则的管教即是纵容,无原则的欣赏即是娇惯,无原则的不管即是失职。最终结局是家长管不了,失去信心,让孩子自生自灭,害了孩子一生。不坚持原则的具体表现有:不教礼仪(待人接物)、不要劳动(家务和生活习惯)、不管学习(家庭作业)、偏信护短(听信孩子一面之词甚至责怪老师)、放任自由(租房、节假日外出和留守儿童)等等。

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年,一般来说,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家里度过。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1、建立家规。国有国法、校有校纪、家有家规,良好的家风对子女的成长乃至子孙后世的教育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品行习惯。包括待人接物(家访感受)和生活习惯等。

3、劳动习惯。让孩子懂得要尊重父母和勤俭节约。

4、学习环境。让孩子体会到回家还要学习。

5、外出交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出交往最易沾染不良习气。

6、言传身教。长辈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崇拜和模仿的对象,在他心目中认为,家长做的就是对的,所以家长应谨言慎行,做孩子的表率。

五、家、校教育结合

1、家长校访

家长培养教育子女,学习阶段,应特别注重进行校访,不仅能让自己和学校老师一起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子女,还能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他学习成长的关心和重视。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目的明确。家长每次到学校想了解什么问题,都要有个目的(侧重点),比如思想品德、学习情况、健康状况、性格交往方面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目的。

②、要选好时机。要和老师约好时间,稍作沟通,既表示尊重,同时可以有更好的收效。 ③、了解全面。不仅和班主任、任课老师沟通,也要和有关领导以及学生干部交流,这样才能更全面。

④、实事求是。对待孩子的优劣,要客观,对优点不夸大,缺点不护短,尤其是对待问题,要清醒冷静,真诚地和老师一块研究妥善解决的办法。

⑤、言而有信。在家长和老师达成共识的情况下,要付诸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和学校紧密配合教育孩子。

2、与学校教育同步

①、注意几个关键:孩子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情况(班级、教室、寝室、班主任、科任老师)、时间(到校、放学)、学校对学生的统一要求等

②、特殊时段的关注:节假日(5+2=0)、寄宿生周日

③、学校重大措施的配合:九年级晚自习上辅导课、“课堂三不准”、重大违纪学生家长陪读制度等等。

家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责任,彼此之间很好地协调和衔接。对于家庭来说,要把学校老师的教育经验与家庭教育的方法结合起来,努力提

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学校教育主要侧重于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而家庭教育主要是对孩子的人格和品质进行塑造。有些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很成功;而有些家长虽然学历很高,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并不成功。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育的方法是否得法,而不是看教会孩子的多少文化知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家长的各种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影子,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家长在孩子成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加强与学校、老师的沟通尤为重要,下面就家长如何配合学校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茁壮成才,提供一些做法,仅供家长参考。

一、家长要经常与学校、老师联系,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有效教育孩子。

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只要提供吃穿,其他事情就是学校的;或者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校学习差或表现不好,自己没有脸面到学校见老师,只有孩子争光了自己才有面子到学校见老师。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孩子有不好的表现或问题,我们理应该与学校加强配合与联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问题的根源所在,有针对性采取有效的有利于孩子接受的方式方法,引导孩子向好的方面发展,使孩子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如果有意避免这种情况,就会害了孩子,给家庭教育造成很大的损失。

二、在孩子教育方面不能采用极端的方法或手段。

有些家长对有问题的孩子采取的教育措施无效时,就放口大骂或暴打,或放任不管,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你的教育方法不起作用时,那你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你是强迫孩子认同你的观点或做法,或是以自己的利益出发点来教育的?对于这些孩子要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分析原因的根基所在,以关心和帮助孩子成长发展方面来着手,采取孩子易改易接受的方法来教育,必要时可以让别人替自己说话,做思想工作,扭转不利局面。

还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表现好,学习好,获奖也多,没必要到学校去,或者认为我的孩子聪明,而不是老师教育的效果,这也是一种错误认识。往往学习好的学生,由于学习好而就把其他方面就忽视了,比如承受挫折能力差,生活自主能力不强,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去做,常依附别人等。这类孩子的家长要与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在校的方方面面,让孩子全面发展,能独立生活,能自主处理日常事务,让他更能适应以后的社会生活。

三、给孩子提供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时,要注意对孩子是否安全和有利。

有些家长害怕辛苦了孩子,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交通工具,比如自行车、摩托等,但你们考虑过没有,你给孩子提供的交通工具是专门为方便到校或回家,还为了显示自己的阔或威风而使用呢?也要考虑你的孩子的骑技如何,能否把车驾驭得住?在往返学校的路途中路况是否好,路上的车辆多否,能否保证安全?有些使用自行车或摩托车的学生,在课余带几个学生在公路上狂飙,把自己的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只图一时之快活。当不好的事发生了时,家长才后悔莫及,因此提供交通工具时,要慎重。在我们学校是坚决反对学生骑摩托车和乘坐农用车的。

你的孩子有了电话可以和家里随时取得联系,但有些孩子把手机不当作和家里沟通的工具,而是一个玩耍的工具,上课给别人发短信、听音乐、玩游戏,甚至上黄色网站浏览黄色视频,或者是课堂上与QQ好友聊天,严重影响了学习,扭曲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畸形发展。手机已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大祸害。建议家长给孩子提供手机时,要弄清学生要手机的目的是为了与家里取得联系,还为了娱乐,要在孩子每月话费上分辨真实情况。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家长要慎重对待孩子在学校使用手机。

四、在家庭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但不要让孩子把自己骗了。

(四)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但赞美要把握住度,不能过于偏激。

(五)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

五、家长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遵循“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做一个好公民。

二是讲文明礼貌,不酗酒,不说脏话粗话,不衣着不整进校园。

三是对孩子,从生活、学习到成长全面关心,全面负责,家庭和睦,在现有的条件下,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

四是对孩子严而友爱,不粗暴,不打骂;爱而有度,不溺爱,不纵容。

五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教育孩子以鼓励为主,循循善诱;帮孩子树立信心,让孩子始终相信“我能行”。

六是能正视孩子身上的缺点,一分为二地看孩子,并采取措施,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七是一分为二地看自己。家庭作风民主,能倾听孩子的意见、心声;能虚心接受孩子对自己的批评意见,闻过则喜,闻过则改。

八是能正确对待孩子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家长之间能有话好好说;能配合学校和老师处理好发生在孩子们间的事情。

九是生活充实,精神饱满,情趣高雅。在孩子面前,不说处境如何,始终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信心;爱学习,作学习型家长。家教水平不断提高。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只要家长对孩子教育充满信心,采用适合自己孩子成长发展的方法,一定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孩子。

当今的社会教育孩子成为了现在家长的主题思想,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自己总结以下方面:

一、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做事先做人的精神。

现在的孩子基本是是独生子,从小要教育好孩子尊老爱幼,尊重老师的品德。告诉孩子学校就是自己的第二个家庭。同学如同兄弟姐妹,老师如同父母。

二、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好习惯。

孩子刚刚入学还有些生活习惯要靠大人,在这时候要慢慢的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要

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三、及时与老师沟通,经常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要经常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如发现任何异常,及时的纠正孩子的行为。

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孩子,家长要以身作则的教育孩子。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意志的培养、智力的发育以致身体的状况等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孩子早日成材,父母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当好第一任老师。“终生之计,莫如树人。”

五、多赞扬孩子的有点。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有优缺点,不能夸大其词孩子的缺点,孩子如果总是生活在打击声中,孩子的自信心会大大的减少,这样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要多鼓励孩子尝试新鲜的事物,以便与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大环境。 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作为一种学科惊醒研究,在我国也是近几年来的事情,这既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要,也是国民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它包括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儿所、幼儿园、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但是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家:1 家庭 2 学校 3 儿童所在的集体 4 儿童本人 5 书籍 6 偶然出现的因素 。从顺序上来看,家庭被排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

《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关键词: 浅谈 幼儿教育 家庭教育 幼儿发展 家园合作 重要性

一 家庭教育的含义

幼儿家庭教育一般指父母通过教养行为影响儿童的发展或通过环境设置来构成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形成特定的期望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出不同特征的儿童。家庭教育是具有随机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的特点。更具个性化、更具感染力、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家庭教育触手可及,是对幼儿园教育的延伸、拓宽、

补充和完善。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第一个接触的生活环境,他们在这个生活环境中生长发育。

二 家庭教育教育的现状

几千年来,家长教育模式是中国家庭的主要教育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逐渐的改变。但是,由于家庭背景和父母素养及环境的差异,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所掌握的教育方法也会大相径庭。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往往不合拍,家庭教育当前还是个薄弱的环节,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往往达不到要求,甚至与幼儿园教育背道而驰,这就大大影响了幼儿教育的效果。在我任教的班级里就有这样一个事例:班里有一个叫方卫的小朋友,一天,我接到他爸爸打来的电话,说他和小朋友打架了,没和老师说,一个人午睡的时候偷偷的哭了,回家后和家里人说小朋友打他,老师不管什么的。我答应家长第二天到园后会查一查这件事,没想到第二天早上,方卫的姑姑和妈妈就找来了,要方卫指认打他的那个小朋友,然后方卫的姑姑和妈妈就将那个孩子拉到一边恐吓,教训,待我得知情况从值班室回到班里时,立即阻止了其家长的行为,并承诺我会处理好这件事,事后我也婉转的对其家人的做法表示了不同,并告知她们的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那位小朋友,更对方卫小朋友今后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原因,有些幼儿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幼儿园对这些耗子必须进行再教育,但这些孩子的缺点又随时在家得到“强化”,有些“机灵”的孩子在幼儿园是一个样子,在家里又是另外一个样子,简直就是两个样子,家长不认为这是个问题,反而保持欣赏态度,由于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不一致,就会导致教育作用相互抵制,让幼儿园教育收效甚微或事半功倍。一下罗列了几点家庭教育现状所存在的几点不足

1、家长对幼儿发展的期望过高

家长的价值观念往往决定着他们对子女的态度和要求。数十年来,家长们在反对封闭观念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他们将期望的重心有原来较多地关心子女的行为规范转移到更多地关心子女的智力发展上。甚至有些家庭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过早的为孩子的将来设计出了各种美丽、壮观的蓝图。目前,在社会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就不惜一切地对幼儿进行智力投资,过早地将幼儿进行定向培养。甚至不考虑孩子的兴

73家长对子女期望值_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趣、需要,让幼儿参加各种兴趣班。由于家长过高的期望,导致家长过多地干预了孩子的生活和活动,造成保护过多、包办过多、控制过多的局面,而忽视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终会压制幼儿的个性和创造能力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2、隔代教育及父母教养在态度上存在着差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双职工家庭在社会上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就为孩子的家庭教育和照顾带来了新问题。许多年轻的父母为了让祖辈们便于照顾孩子,通常是与老人住在一起,这种家庭中的三代同堂,是与我国实现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主干家庭人口多,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孩子在家庭中可能和几代人打交道,扮演多种角色,在这种家庭环境中,使孩子的适应能力得到了培养。然而,几代人之间由于年龄差异、代际差异,使家庭中不同代别的人,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往往持有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代际之间在子女问题上的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年轻的父母在新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开始注重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希望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将来能在子女身上得到实现和补偿,往往对幼儿期望过高,要求过高。而祖辈们往往受着旧的所谓“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家中的独苗苗往往关爱有加,百般溺爱。生怕孩子受什么委屈,对孩子事事包办代替,一味迁就顺从。甚至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们也会出面进行干涉。因此,就形成了代价之间在幼儿教育问题上的矛盾。

3、家长言行不一,致使幼儿模仿角色的混乱

幼儿对事物的是非、行为善恶的评价往往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和人物。父母是幼儿最亲近的人,幼儿往往从模仿父母开始,以父母为榜样,把他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内化成为自身的品质,并以次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但有些家长一方面教育幼儿要诚实、有礼貌、待人要诚实等,另一方面却又往往做出与此不相符合的行为,使得幼儿的模仿角色放生混乱,不利于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单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单方面可以胜任的,必须两方面结合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教育的过程,既是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也是教师与家长的互动过程;而家庭教育的过程,既是父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过

程,也是父母自身发展的过程,孩子的成长需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紧密结合。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长期的,全方位的老师。家长作为教师,有多方面的职能,他们不仅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还要承担对子女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对于孩子进入幼儿园的家长来说,家长的配合更是搞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

家庭教育要重视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小年龄孩子我们应该奠定孩子什么样的基础?例如,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以及与人的合作共处等等,这些都是社会未来人才的要求。在家庭教育中作为家长的两人要通过交流达成一致的教育方法,再去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是对孩子负责,更是对孩子尊重。在教育孩子之前,家长应该先问问自己:我做到了吗?然后再去教育孩子,给孩子讲道理,然后再运用自己的良好表率去带动孩子。让他们知道什么事对的,什么是错的。在孩子做错事时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以平等的态度循循善诱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逐步改正,在生活中,对孩子不要太过娇惯,孩子提出的要求要有所选择,该买酒买,不该买酒不能买。对孩子的不良习惯一定要改掉,但要注意方法。其次要让孩子多出去和其他的孩子交往,培养幼儿大方、活泼的性格和自我表现能力。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家长也应该做到尊重、了解孩子,也可以教孩子一些浅显的知识,让孩子学会多问,并能耐心的给孩子讲解答案,自己不懂得要认真查阅资料,不要欺骗孩子。

四 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发展的措施

1、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水平,为孩子起到榜样作用。

家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有人讲: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象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材的爆发力就越强。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教育其实就是家长的自我教育,家长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新知识、不断学习。为幼儿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以自身良好的品德、言行,感染幼儿。从而促使幼儿个性和品质的健康发展。

2、幼儿园应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的能力。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有机统一的,他们实施教育的对象都是幼儿,只有在两者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要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幼儿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通过家长园地、宣传栏等向家长介绍有关家教方面的知识及个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

(2) 幼儿园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家庭经验交流会,邀请一些在幼儿家庭教育方面有突出事迹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来园介绍教育幼儿的心得体会,为其他家长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

3、发挥社会力量,大规模宣传《新纲要》的教育思想,帮助家长观念。

总之,作为家长,要充分理解并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人才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