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话题:黄金大劫案片尾曲,黑色幽默,光合作用,音乐的作用
摘 要:本文以《黄金大劫案》为例来谈谈“宁式喜剧”堪称“点睛之笔”的电影配乐风格。宁浩导演的每一部作品都可以说是充满了吸引观众的独特元素――多线索的交叉叙事方式和快节奏剪辑,黑色幽默的喜剧风格,古典和后现代主义的碰撞与结合,这些是“宁式喜剧”风格最为独特醒目的标签。本文从配乐的颠覆经典、中外混搭和极具个性的原创音乐等方面出发着重笔墨来说一下宁氏凌厉的后现代主义电影配乐风格。
关键词:宁氏风格;后现代主义;颠覆经典;中外混搭
中图分类号:J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140-01
《黄金大劫案》这部电影是“鬼才导演”宁浩继《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后的又一部力作。宁浩以前担任过上百部音乐MV的导演,曾经还组过摇滚乐队,或许因为这个原因他对于音乐十分敏感,配乐在其电影里的作用功不可没,不仅起到烘托气氛与情绪的作用,而且配合情节发展参与到叙事中去,成为电影中不得或缺的叙事手段。《黄金大劫案》的配乐主要有三种形式:颠覆经典名曲改编(老曲新用);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结合;原创音乐。这些方面都与后现代主义解构经典有解不开的关联,对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家弗雷德里克?杰姆逊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北大讲学时对于后现代主义给出了这样一段定义式的注解:“个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感受产生了新的变化,历史的深度消失了。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等概念是这个社会的主要文化特征,‘后现代主义’是对这些特点的概括。”这些恰恰就是本片电影配乐的突出特征。下文将从这三种形式出发分析其带有后现代主义的配乐意蕴。
一、颠覆经典
对经典名曲的颠覆改编是宁浩电影配乐的一大特点,老曲新用使名曲仿佛产生了化学反应一样焕发出新的光彩与意味,这也是后现代主义中“反权威、叙述化”的体现。在影片中中有这样一段高潮迭起的精彩段落,小东北为了营救他爹出卖革命党人向日本军官鸟山说出了藏金条秘密之地,致使革命党人全部落网这一段,鸟山早已料到革命党人会藏身于此,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他打开收音机,收音机里放着一段节奏感十足的曲子《在魔王的宫殿里》,他仿佛指挥家一般在雄壮的管弦乐下用手指打着节奏指挥着士兵抓捕革命党人,仿佛上帝一般指挥着革命党人的命运。接下来是革命党人与日本兵场面的打斗场面,画面框架晃动加上摇镜头与固定镜头交替使用,动静结合形成一种微妙的节奏感,加上音乐助兴,循序渐进音量强度逐渐加大,将情绪调动的十分紧张,使观众也参与到情节中来,好像身临其境一样关心着这些爱国青年的安危。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段的配乐《在魔王的宫殿里》是宁浩在“疯狂”系列也屡次使用的背景音乐,是作曲家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 《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组曲中的一个曲子,培尔?金特年轻时有很多粗野、鲁莽的举动, 经受着命运的多次捉弄,与本片主人公小东北的命运十分契合,跟本片的时代背景、剧情发展也是十分类似,恰到好处的为这段情节添彩不少。
二、中外混搭
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完美结合也是体现在《黄金大劫案》的每一处细致的配乐上。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与冲击并不是突兀的,而是恰如其分的组接在一起,与画面结合形成一种1+1>2的全新视听效果。这也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中“多民族、无中心”等特点。在本片接近尾声的的华彩高潮段落,小东北要为父为革命党人报仇,开着装满王水的装甲车冲进银行,誓与敌人同归于尽。本来是悲壮的气氛,背景音乐巧妙的运用喜庆的中国传统民间音乐《金蛇狂舞》,使这个片段竟产生了反转的化学作用,好像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出氧气一样,这段音乐竟然吸收了惨烈的悲剧气氛,释放出一种积极向上、斗志昂扬的氛围。让人觉得希望来了,最后小东北不负众望地成功了,百万黄金与大佐鸟山一起消逝在王水中。还有一处西方音乐中国化的巧妙运用,小东北与千金小姐顾茜茜在街上偶遇碰上日军扫荡,俩人在狂奔逃命时背景音乐是《马刀舞曲》,其是哈恰图良的舞剧《加雅涅》中的一支舞曲,是描写库尔特族出征前一种活泼热烈气氛的战斗舞曲,与俩人疲于奔命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把逃命比喻成战斗的步伐,有一种黑色幽默的诙谐“笑果”。 “我们并不要求它(音乐)替我们‘解释’画面,而是以它自身完全不同于其他表现手段的特性为画面增加反响。”,配乐“为画面增加反响”,也是中外音乐混合搭配产生的不可思议的效果。
三、原创音乐
《黄金大劫案》的原创音乐也为其添彩不少,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旁白,在评论人物事件的同时,表达创作者对剧情发展的主观态度,使配乐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叙事手段成为一种可能。本片的原创音乐大多起着剧情MV的作用,镜头的刻意拼贴和配乐[WWW.NIubB.nEt)糅合在一起,这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后现代主义中“零散化、无深度”的特点。可以说“从文艺复兴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这不是艺术流派之间的差异,而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加深”,是导演对影片整体风格的把握和操控,是导演选择的适合画面的表达形式。
本片音乐中最引人注目的就要数宁浩导演首次开嗓演唱的东北味儿十足的“黄金小调”《唉呀 嗯哪》。小调词曲简单,九个字“啊呀妈......嗯哪......当里个当”反复哼唱。这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后现代主义中“零散化、无深度”的特点,单独拿出来不太能引起共鸣,但在本片中这段音乐的作用是大放异彩的。小调用在一处情况危急的快节奏段落,在荒无人烟的夜色街道,革命党人被一群日本兵疯狂的追赶,小东北带领大家逃到教堂躲避,气氛特别惊心动魄。先说在画面方面,景别变化大且快速,摄影师使用斯坦尼康手持镜头,使本应晃动强烈的镜头画面显得特别稳定;运动镜头的运用也别具匠心,尤其是摇镜头速度极快,让人应接不暇,甚至产生眩晕感。再说背景音乐方面,追逐的镜头配合着中气十足具有地方色彩的小调,旋律琅琅上口,配以其极富感染力的表演,让人听后情不自禁出声附和。
故事的终结,一切都尘埃落定,仇已报、人已逝,小东北也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他一人坐在电影院,正巧银幕上放映的是顾茜茜演的电影,想到为他而死的爱人,他顿时泪流满面。片尾曲响起――崔健的《迷失的季节》,歌词就是小东北此刻内心的完美写照:我刚刚见到你/你是冬天里的花朵/长在我的心里/为什么没有人告诉你/有人在追求你/你说你对爱情已不在乎/这迷失的季节里。崔健低哑的嗓音配合着MV一样唯美的画面,伤感和悲郁的情绪弥漫开来,为影片的悲剧色彩画上了一个完美的结尾。伴着这谜一样的歌词与音符,那多钢玫瑰也跟那只蝴蝶一起飞走了,让人心中余存感伤。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