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话题:阿尔瓦雷斯,美国文化,家庭教育,女权运动
引言
2004年,曾以“文明冲突论”扬名世界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出版《我们是谁?――美国民族身份面临的挑战》(Who Are We? The Challenge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一书,指出美国西语裔(Hispanic Americans)②人口总数在当年已经超过黑人,跃居第一大少数族裔,估计到2050年,西语裔将占美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其结果可能导致人们所熟知的说英语、崇尚盎格鲁撒克逊新教文化的美利坚民族的终结。不管亨廷顿的“拉美移民威胁论”是否危言耸听,西语裔族群的发展壮大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体现在人数上,他们对美国社会和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表征之一便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西语裔作家在美国文坛的崛起。
其实,美国西语裔文学由来已久,其源头可追溯到16世纪初,西班牙人进入今日美国的领土,并在此定居的伊始。③1542年,西班牙人阿尔瓦•纽内斯•卡贝扎•德瓦卡卡(Alvar Nu?ez Cabeza de Vacaca, 1490?―1556?)在西班牙出版《探险纪实》(Account),讲述他和船队的四个幸存者在今天的佛罗里达州登陆,穿过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被当地的土著抓获和释放的经历。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记述西语裔在美国经历的作品。早期的西语裔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用西班牙语创作的,直到1848年,墨西哥将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亚利桑那州、犹他州、新墨西哥州和科罗拉多州的一部分割让给美国,英语才和西班牙语一起成为西语裔的书面语言,美国西语裔英语文学渐成气候。20世纪60年代,随着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兴起,西语裔族群爆发了以墨西哥裔为主的奇卡诺运动和以波多黎各裔为主的新波多黎各人运动,族裔意识得到空前的唤醒和加强,西语裔文学迎来了“复兴”,出现了墨西哥裔罗兰多•伊诺霍萨史密斯(Rolando Hinojosa?Smith, 1929―)、托马斯•里韦拉(Tom?s Rivera, 1935―)和鲁道夫•安纳亚(Rudolfo Anaya, 1937―)及波多黎各裔皮里•托马斯(Piri Thomas, 1928―)等重要作家。但这一时期的西语裔文学具有强烈的文化民族主义色彩,不少作家仍坚持使用西班牙语,作品几乎都由面向本族群读者的小型出版社出版,故而在美国主流社会产生的影响有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安纳亚的英文长篇小说《保佑我,乌尔蒂玛》(Bless Me, Ultima, 1972)是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产生广泛影响的西语裔文学作品。西语裔文学发展壮大的黄金时代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其主要标志便是主流社会的广泛接受和认可。1984年,墨西哥裔作家桑德拉•西斯内罗斯(Sandra Cisneros, 1954―)出版长桑鲁卓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女主人公,靠讲故事感化暴君,拯救了自己和王国里其他的女子。美国著名西语裔作家朱莉娅•阿尔瓦雷斯视自己是用笔讲故事的桑鲁卓,致力于用文学创作发挥道德教诲、社会改造的影响力。
②作为一个族群,美国西语裔是指“祖先来自西班牙语世界(西班牙和/或讲西班牙语的拉丁美洲国家)的美国公民或居民”。美国西语裔涵盖各个人种,但大部分是欧洲人和美洲土著人的混血儿。他们大多数讲英语和西班牙语,但有些第一代移民只懂西班牙语,有些移民后代只懂英语,其[WWw.NIUBb.NEt]最大的共同点是基于西班牙语世界的文化传统。一般情况下,Hispanic American与Latino(拉丁裔美国人)这两个称谓可以互换。参见“Introduction,”Hispanic American Literature: An Anthology, ed. Rudolfo Cortina (Lincolnwood, Ill.: NTC, 1998) xiv。
③1513年,西班牙人胡安•庞塞•德莱昂(Juan Ponce de León, 1460?―1521)发现了今天美国的佛罗里达州,1565年,西班牙人佩德罗•梅嫩德斯•德阿维莱斯(Pedro Menendez de Aviles, 1519―1574)宣布佛罗里达州为西班牙的殖民地,他建立的圣奥古斯丁是欧洲人在美国最早的永久定居点,西班牙人与美国印第安人通婚的历史由此正式开始。
④Elizabeth Coonrod Martínez,“Julia Alvarez: Progenitor of a Movement,”Americas 59.2 (Mar./Apr. 2007): 8.
篇小说《芒果街上的房子》(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赢得了评论界和普通读者的一致推崇,多年来畅销不衰,她因此受到兰登书屋的青睐,成为第一位签约主流出版社的西语裔女作家。1990年,主流杂志《名利场》刊登了西斯内罗斯、多米尼加裔朱莉娅•阿尔瓦雷斯(Julia Alvarez, 1950―)与墨西哥裔丹尼丝•查韦斯(Denise Chavez, 1948―)、安娜•卡斯蒂略(Ana Castillo, 1953―)的合照,称她们是“创造了一种小说新类型”的西语裔“四姐妹”。1991年,阿尔瓦雷斯出版长篇小说处女作《加西亚家的姑娘们如何失去口音》(How the García Girls Lost Their Accents),荣获当年奥克兰国际笔会约瑟芬•迈尔斯奖,并被《纽约时报书评》和美国图书馆协会选为“值得注意的书”。这本叫好又叫座的小说偕同《芒果街上的房子》及古巴裔克里斯蒂娜•加西亚(Cristina García, 1958―)的长篇小说《古巴一梦》(Dreaming in Cuba, 1992),“正式启动了西语裔女作家运动”。④与此同时,西语裔男作家也在美国文坛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1990年,古巴裔奥斯卡•黑杰罗斯(Oscar Hijuelos, 1951―)以长篇小说《曼波之王的情歌》(The Mambo Kings Play Songs of Love, 1989)摘得普利策奖,实现西语裔作家在美国三大主流文学奖项(另两项为全国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中零的突破。最近,多米尼加裔朱诺•迪亚斯(Junot Diaz, 1968―)以长篇小说《奥斯卡•瓦欧奇妙的短暂人生》(The Brief Wondrous Life of Oscar Wao, 2007)荣获2007年度的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和2008年的普利策奖,这标志着60后西语裔作家的成熟。
美国西语裔文学之所以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且日益兴盛,“西语裔女作家运动”功不可没。本文将着重评介这场运动的先驱和中坚者朱莉娅•阿尔瓦雷斯的文学创作。
颠沛流离大器晚成
1950年3月27日,朱莉娅•阿尔瓦雷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市,父母均为来自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名门望族,外祖父曾是驻联合国的文化参赞,父亲因学生时代反对拉斐尔•特鲁希略的独裁统治逃亡北美,与在美国读书的母亲相爱结婚。阿尔瓦雷斯出生三个月,多米尼加当局在美国的压力下释出善意,父母决定搬回祖国,1960年,父亲又被当局发现卷入一个反特鲁希略的地下组织,全家被迫再次逃亡美国。对10岁的阿尔瓦雷斯来说,这是人生的转折点,她失去了一切,却因祸得福,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当时的多米尼加文化中,占支配地位的是口述传统和男尊女卑的父权制思想,书面创作尚未蔚然成风,更不鼓励妇女写作。阿尔瓦雷斯从小崇拜《一千零一夜》中以讲故事救人救己的阿拉伯女子桑鲁卓,但移居美国之后才意识到口头讲述的故事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女人也可以当作家。美国文化并不光彩的一面――60年代,种族歧视仍很严重――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因为遭到白人的歧视,阿尔瓦雷斯把书籍当成了避难所,读书为她提供了精神寄托,滋养了她的文学想像力,促使她很早便树立了当作家的理想。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