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审美赏析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审美赏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审美赏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奚生,怀州河内(现在的河南沁阳)人。在他众多的诗歌中,有关心现实的政治诗,也有咏史诗,而最为人所传诵的是他的爱情诗。这在爱情诗中,往往是以《无题》或者取篇中两字为题。在表现方法上正如他在《谢河东公和诗启》中说过:“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在《梓州罢吟寄同舍》中说:“楚雨含情皆有托。”诗歌中,总是表现出希望、失望以至于绝望的复杂情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就是这类爱情诗的代表作。全诗如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诗人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在相聚难,离别更难的悲伤与痛苦中,表现出对爱的渴望和坚韧执着的精神。
    诗歌的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首句中的“别”字,表明情人将会分离。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而分离的痛苦使她们不堪忍受。怎样来表现?诗人在语句中用两个“难”字,承接“别”字。第一个“难”指相会难,第二个“难”指分别“难”。所以,“相见时难”“别亦难”,从而表现出在分别是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忍受之情。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是环境描写,描写了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的景象。而女主人公面对着这样的萧瑟自然环境,触景生情,眼前这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这里,既写自然环境,也是主人公心境的反映。“一切景语皆情语。”物我交融,心灵的忧思与自然的萧瑟得以契合。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首先注意的是,诗句中的“丝”与“思”谐音。其次,注重诗句中的比喻手法。第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中,先以春蚕自比,也就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第二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蜡炬自喻,说明自己相思的眼泪犹如烛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烬之后才流尽一样,表现出了思念不止。这两句把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对情人的刻骨铭心的爱恋。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第一句“晓镜但愁云鬓改”中“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这里表现出因思念而愁苦,以至于“云鬓改”。这里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为爱情而憔悴,因思念而痛苦,因不得而郁悒。第二句“夜吟应觉月光寒”。这一句推己及人,想象爱人和自己一样因思念而痛苦。首先,夜晚的阳光是寒冷的。“夜吟”晚上吟诗。“应”具有揣度、料想的意味。女主人想象自己的爱人因思念自己不能入睡,吟诗自遣,担心自己的爱人因思念而损伤身体,从而更能体现了她对于爱人的思念之切、感情之深。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在诗歌中,以蓬山作为爱人居处的地方,青鸟作为诗歌中主人公的使者。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蓬莱仙境本来离这里不算太远,我会派传达消息的青鸟常去看你的。这实际上是把希望寄托在使者身上,以此表明自己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痛苦境遇。用虚幻的东西来表现自己的希望从本质上说是无望的,“相见”依旧渺茫的。这里,从意义上突出了“相见难”,从结构上照应开头,使诗歌成为一个首尾相接的整体。
    这首爱情诗,情感真挚,确实感人至深。在艺术上也体现出自己的特点。    首先,典故的使用,增强情感    用典就是在诗歌中引用古代的故事,或者过去的旧事,或者引用有来历的词语等来说明当前的事情,从而丰富诗歌的思想感情,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就采用了典故。据相关资料记载,“蓬山”是蓬莱山的简称,指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之一。在诗中借指爱人的住处。“青鸟”,据《山海经》中记载,西王母之山,“有山青鸟,赤首黑目。”注曰:“皆西王母所使。”又《汉武故事》记载:西王母会汉武帝,现有青鸟到殿前。后来以青鸟代之使者。这里运用典故,可以说,不但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使爱情蒙上神话色彩,而且更好地提高了诗歌抒情达意的效果。    其次,比喻的使用,形象生动    比喻就是用形象的或通俗的事物描写或说明另一事物或道理。其审美效果就是使抽象的形象化,生疏的熟悉化,深奥的浅显化等。在诗歌中,诗人在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用了比喻。先以春蚕自比,把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比喻为春蚕吐丝,直到到死才停下来。“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蜡炬自喻,说明自己相思的眼泪犹如烛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这样,两句从不同的角度形象而生动表现出抒情主人公对爱人永不停止的的想念之情。
     再次,对偶的使用,提高意境     对偶,也称为对仗,也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手法。在诗歌中,运用对偶,不但有助于诗歌意境形成的,而且有助于提高诗歌的表达效果。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联,诗人从不同角度表明了自己对对方的思念之情,强调了诗歌中所表现的“别亦难”的情怀。又如,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这一对偶可谓绝妙之极。前一句写自己,时间使早上,只因自己思念对方太深,晚上难以入睡,第二天早上“云鬓改”了。下一句写对方,担心对方晚上因思念之情不能寐而吟诗表达,深怕身体着凉。诗人通过对偶的手法,跨越了时空,不但很好地表现出自己的思念之情,而且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而提高诗歌的审美境界。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