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蒋洪松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晚上好!(出示课件)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山的那边》。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文章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在中学开始阶段,
对形成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和深刻的影响。《在山的那边》是诗
人王家新写的一篇现代诗歌。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亲切的语言叙述了自己的童年
向往和成人后的追求,表达了只有不懈奋斗才能实现理想的人生道理。它一定会
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感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教学时,我为这篇课文确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出示课件)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这些目标既有知识能力目标,又有方法过程目标,还有情感价值观目标。确
定这些目标的依据是:新课标三个维度的里念,诗歌的文体特点,学生的实际情
况,教材的本身特点。 我的教学重难点为:(出示课件)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
我面对的是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还处于一个适应期,对
他们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们刚从小学生过度到中学生,有很多
困难等着他们去克服。另一方面,诗的第一节,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语调来写,能
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中,学生一般能把握全诗的内容,但对“山”和
“海”的象征意义,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可能会把握不准,自己要因势
利导,突破难点。
以上是我对学生情况学习情况的分析
本节课,我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启发式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本课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第
一课,对贯彻课程标准和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语文
教学必须牢牢把握课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下面,我说说我的整个教学流程
(八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
我叫学生齐读一首短小的诗歌—汪国真的《山高路远》,并叫学生谈谈诗歌表达
的意思而导入新课。
以这样的方式导入,一方面让学生一开始就得到诗歌语言美的享受,从而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后面理解课文主题作铺垫。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的情况(出示课件)
给加点的字注音。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帮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首先,点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完后,再点几名学生作点评。
接着,我将从诗句“朗读节奏划分”和“朗读重音”两方面作朗读指导。这
两点是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了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 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意义。我将以几个诗句为例,先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
及意义重音。再用投影出示诗句的正确重音及节奏。
然后,我再给学生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录音,并叫学生一边听一边看大屏幕的
朗读背景。(出示课件)此时,我要让课堂变得美妙动听,让学生沉浸在美的
享受中。
四、整体感知课文(出示课件)
1、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
2、在文中山和海就单指实际中的山和海吗?“山”和“海”还有别的什么含义?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一环节的教学方法为: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学习,再在小组内交流,
最后在全班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课堂的
好习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学生在合作讨论交流中,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
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五、指导学生探究式阅读。(课件出示)
首先,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并认为含义深刻的诗句细细品味,不理解的词
语或句子也画下来一起讨论。(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讨论进行约六、七分钟。)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一是为了更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和感悟诗歌的
语言美,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三是通过老师不断生
成问题,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
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我就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学习。
◆“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
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一句怎么理解?
◆“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一句怎么理解?
合作探究性阅读,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新学法,也是本节课重点环节,我
要特别重视引导、点拨,以调动学生思维。在这一环节里,我要让课堂变得热
闹非凡,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进取。
六、再次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两个问题
1、讨论全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课件出示)
解决这一问题时,我将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想,多说,不强求答案用语标
准,意思正确就行。
2、我将叫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谈自己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克服困难的经
历或感受。
这是体现语文与生活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完成这一环节时,我还可以给学生作一示范,举一个自己为实现目标而克服困难的例子。此时,我要让课堂变得感人至深,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一次真正的触动。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激越的情感,显示出我们已深深懂得:要翻过山,见到大海,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让我们永远牢记,心中要有个“海”,为了这个“海”,从现在开始,就要努力翻过一座座山。’
八、迁移练习(课件出示)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时候,而且成功的背后都偶一段难忘的经历。请你们根据“山”与“海”在文中的含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
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把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附:我的课堂板书为(课件出示)
山、山、山 、山
海
不懈奋斗
一次次战胜失望 理想
以上是我这次说课的整个发言,还请各位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