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一部让我难以忘怀的印度老电影

 

 印度电影《流浪者》主题歌-《拉兹之歌》

《流浪者》:一部让我难以忘怀的印度老电影

《流浪者》:

一部让我难以忘怀的印度老电影

文/清风朗月

印度电影《流浪者》,是迄今唯一一部让我在一天之內连看三遍的电影,呵呵。

我对这部电影的“处女看”是在1979年夏天,那时候的我还是一个少年。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学校在一个周六中午包场看这部电影(那时候学校周六下午开始放假,可以回家休息一天半,周日返校上晚自习)。看完后是下午四点钟左右,我看时间还早,于是奢侈一把买票二进电影院。第二遍看完后已是傍晚七点多了。我估计家附近的那个军工厂说不定晚上也要放这部电影,就抓紧时间从镇上往回赶,步行二十多里路,直奔那个露天广场。到后已是晚上八点半左右,看到人已满了,电影还未开始放映,一打听说是九点。也就是说,镇上七点多那一场放完后才将拷贝运到这里放咉。这样,我第三遍看完这部电影回家已是深夜十二点半了。

后来,偶有兴致与机缘,又看过几次。这不,上个星期天,在网上又看了一遍。

有时不禁在想,是什么让我对这部时长三小时的电影如此喜欢?尤其少时不怕路远不怕苦累一天之內连看三遍?是新奇的异国风情?还是动人的爱情故事?是主人公坎坷的命运遭遇?还是所揭示的深刻人生哲理?

《流浪者》是印度著名电影世家——卡普尔家族最引以为豪、誉满影坛的不朽杰作。由卡普尔家族第二代传人拉杰·卡普尔1951年自编自导自演的。拉杰·卡普尔扮演男主人公拉兹,他的父亲印度著名演员普里特维在片中扮演拉兹的父亲——法官拉贡纳特,拉杰·卡普尔的三弟萨西也参加了演出,他扮演的是童年时代的拉兹,当时他才9岁。扮演丽达的是当时印度最有才华的女明星纳尔吉丝。《流浪者》一经公映,即在全球引起轰动,并于1953年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

我们还是先看一看这部传世经典电影的故事內容吧。

法官拉贡纳特素来相信“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一荒谬理论,并以此为据错给扎卡判了罪。无辜的扎卡设法越狱后,成了真正的罪犯,并决心对拉贡纳特进行报复,他先用计使拉贡纳特抛弃了正要分娩的妻子。于是,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法官的儿子拉兹降生在大街上。从小与母亲生活在贫困屈辱之中的拉兹,在强盗扎卡的威胁利诱下,成了一个到处流浪的小偷。长大后,在一次行窃中,拉兹意外地遇见了童年时的女友——楚楚动人的贵族小姐丽达。他们真诚地相爱了,皎洁的月光下,他们在平静的海面上荡起小舟,享受着爱的滋润。爱情给拉兹带来了新生的渴望,他决心痛改前非,要用劳动来养活自己和母亲。然而,工厂却因为拉兹曾经是贼而开除了他,扎卡也在胁迫他。一天,拉兹回家,正遇上扎卡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而想扼死自己的母亲,他为保护母亲,杀死了扎卡并被捕。当他知道法官拉贡纳特就是自己的生身父亲,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便设法从狱中逃了出来,结果行刺拉贡纳特未遂再度被捕。在法庭上,已成为律师的丽达为拉兹做了精彩的辩护。拉兹的悲惨经历证明了法官拉贡纳特血统论的荒谬。

如果说少时那一天三遍的“处女看”是因为印度迷人风情和影片动人爱情吸引我的话,那么,后来的数次观看则更多的是对影片思想表达和艺术表现的赞赏。的确,这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作品,复杂而完善,深刻而完美。

《流浪者》通过一个复杂的故事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几个世纪以来,印度的社会制度一直遭受着种姓制度的祸害。过去一代代的人民,只因为他们生于种姓低的家庭,以致被宣告不适于从事上流的职业。此外,在英国人统治时期,英国统治者更把这些部落宣布为“犯罪的部落”,并认为出生在这些部落的男女孩子,都是当然的潜在的罪犯。影片传达的是社会普遍真理的声音——决定一个人性格和习惯的不是血统,而是环境。作为影片的主题,男主人公拉兹的出生、生存、做贼、爱情、杀人和被捕等命运沉浮,以及其母亲被父亲无情抛弃的悲惨际遇,向人们揭示了民主和民生的思想。贯穿影片之始终的是拉兹和丽达那不为世俗所容和不为世俗所动的坚贞爱情,令人无不为之动容。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影片经纬交织,细腻入微,曲折起伏,富于技巧。全片以拉兹和母亲的命运为经线,以拉兹和丽达的爱情为纬线,经纬两线既平行铺排又交织发展,构成了一幅清晰而繁密的生活画卷。尤其是融入印度传统歌舞场景,让人大饱眼福。在不时点缀的动听歌曲和华丽歌舞中,演绎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传达着印度宝莱坞电影的特殊风格。拉兹和丽达一段长达九分钟的爱情歌舞梦境,与剧情和主题水乳交融。影片的主题歌《拉兹之歌》和插曲《丽达之歌》感情真挚朴素,旋律优美流畅,“阿巴拉古”的旋律久唱不衰。

这部电影是黑白片,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也许在视觉观赏上有些不习惯。但是,经典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那一定是经受住了时间长河的洗礼与岁月风霜的考验。

《流浪者》:一部让我难以忘怀的印度老电影

印度电影《流浪者》插曲-《丽达之歌》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