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易卜生的《玩偶之家》83

摘要:《玩偶之家》,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著名的(1)社会问题剧,作于1879年,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他开创的“社会问题剧”真实地反映了挪威现实生活,剖析了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的特点,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肮脏腐朽的本质,提出了许多社会重大问题。它以丰富的社会内容,深遂的思想与精湛的艺术把妇女解放问题呈现与观众。这一题材的创新,震动了欧洲舞台,掀起了一场戏剧革命。剧中通过娜拉和海尔茂一个普通资产阶级夫妇的家庭关系的剖析,生动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再现,把社会问题与舞台艺术结合起来,把戏剧当作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把舞台当作讨论问题的论坛,拉近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在易卜生逝世100周年的今天,中国国家话剧团将这位挪威戏剧大师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再次搬上舞台。再将引起中国读者关注,它超越了妇女解放这一主题,赋予了它新的生命。现从《玩偶之家》创新的题材和鲜活的人物、矛盾冲突营造的艺术效果、戏剧的结构艺术、结局与韵味,来浅析易卜生〈玩偶之家》的艺术魅力。

内容梗概: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是围绕娜拉和海尔茂矛盾冲突的焦点:“伪造签字借款”这一事件展开的。女主人公娜拉为了给丈夫海尔茂治病,曾伪造死去的父亲签字向律师柯洛克斯借过一笔巨款。柯洛克斯以此来威胁娜拉让她不让已升为银行经理的海尔茂解雇他。“签字借款”这一事件暴露后,娜拉清楚地看到海尔茂卑鄙自私的灵魂和自己在家里的“玩偶”地位,直面现实,毅然弃家出走,勇敢地踏入未知的世界,成为戏剧界,最大胆、最热爱生命的人物之一。

一、创新的题材和鲜活的人物

真正的经典之作,它必须具有创新的题材和鲜活的人物再现,必须是超越时空嬗变的,不论它以什么面孔出现,只要它能经受住自然的反应,它就是经典。《玩偶之家》跨越了时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读者对作品的阅读认知理解水平的不同,仍然保持观众的心态会处于不断发现与惊喜过程中使人的心活泼不死。现从《玩偶之家》创新的题材和鲜活的人物来阐述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第一、《玩偶之家》文题与题材的创新

易卜生的代表作现实主义戏剧《玩偶之家》,体现了他独到的文题与题材的创新,是他自我个性的直接外现。《玩偶之家》是在挪威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创作成功的,它是易卜生按照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真实感受去表现生活。再现了十九世纪挪威妇女娜拉独特的形象与风格。作品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通过娜拉的嘴对当时的法律、道德、宗教、和受金钱支配的社会结构进行了严厉的判决。是一部闪耀着现实主义戏剧的典范。

1、 《玩偶之家》文题的创新

别出心裁名词短语的文题表述,构成作品内容的框架。“偶”在数学述语中表述为“双数”,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用木头、泥土制成的人像。如“木偶”、“玩偶”在日本写成“人形”具有人的外形而不具有人的本质的东西。我们透过《玩偶之家》的文题,看出戏剧情境中还包含着更丰富的内涵:这就是它表面呈现的故事跟文本底下的意义有很大的距离,看到了一个不出场的角色“玩偶的命运”,这个角色牵制了舞台上所有人的命运;看到了娜拉醒悟前“人偶”的形象,“泥娃娃”处境和丈夫的“玩偶。”作者对觉醒后的女性娜拉要摆脱这“玩偶”的生活,决断的能力与行动进行了热烈的赞扬,被称为“妇女独立宣言书”。因此《玩偶之家》剧本的解析,需要欣赏者从题眼解读入手,再透过剧情,认识到戏剧主题的深刻性,对其揭示人性的深度,反映生活的广度、艺术价值的高度、人文内涵的幅度。

2、 《玩偶之家》题材的创新

易卜生对对十九世纪欧洲妇女与男权社会矛盾对立的苦恼与对抗是有深切感触的,并表现一种积极的精神。因此选择创作了《玩偶之家》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剧,这一题材的创新,自有

他心理的解释与社会的解释,这是由他自己宽广而深厚的生活经验与个性决定的。《玩偶之家》题材的选择是他创作灵感的再现,而这一创作灵感又来自于现实生活的体验。 之一、寻找原型。

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的形象取材于他的好朋友劳拉?基勒的这个原形。他曾对一个给他写传记的作者路德维希?帕萨尔格说:“我所创作的一切,即使不是我亲自体验的,也是与我经历过的一切极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玩偶之家》不是随意虚构的,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易卜生用深刻尖锐的批判精神和高度的艺术技巧塑造了娜拉这个形象。她不仅仅是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社会中的人,而且是升华了的艺术形象。

之二、突破爱情描写模式

易卜生大胆地进行艺术创新。他的〈玩偶之家〉摈弃了旧的框子,出身与门户的悬殊不再被描写为酿成爱情悲剧的原因。他立足于自己时代和本国民族的土壤,对婚后感情出现的鸿沟和家庭破裂的原因进行了新的探索,过去中外文学的爱情描写,多以误会、谋杀、决斗,或以含恨而死,或破镜重圆而告终。用惊险的场面,离奇的情节吸引读者。易卜生突破了传统的格局,排除了至今常见的三角和多角之类的纠葛,抛弃了意外的事件和偶然的因素,描写日常生活和平凡事件,立足于生活的真实,严格遵守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剧本赋予女主角易卜生笔下的娜拉相當的自覺与自信,“伪造签字”事件暴露后,娜拉看到丈夫海尔茂的自私、虚伪、也看到了自己在家中一不过是个玩偶。她如梦初醒,她面对外界的道德常規压力,毅然決然拋弃“玩偶之家”代表的安全舒適的家庭环境,掙脫传统女性角色的束縛,勇敢追寻自我。 第二、人物的性格魅力

德国理论家黑格尔说:“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玩偶之家》的文学性表现在易卜生对海尔茂、娜拉、阮克医生、林丹太太、尼尔.柯洛克斯泰这五个人物独特的、丰满的、鲜明的个性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他们错综复杂的双重性格,我们透过《玩偶之家》剧本,看到了每一个人都是怀着一个希望的目标上场的:黑格尔说,个性象焦点那样,可以反映出“球面”,(整个外在世界)的丰富内容。娜拉带有孩子气的天真浪漫任性的性格,无意识地充当了“玩偶”的角色;阮克医生对娜拉很关心但有爱昧之心;打开娜拉“玩偶命运”的钥匙是债权人柯洛克斯泰,他为了保住职位用借椐威胁娜拉,本来娜拉把八前借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的事掩盖非常严实,柯洛克斯泰这把钥匙一层层地开启了所有的矛盾与悲剧,由此引出了林丹太太 和柯洛克斯泰的关系,柯洛克斯泰在林丹太太的劝说下拆回

了 借椐。娜拉在现实中看清了丈夫海尔茂的真面目, 因此剧中每个人的出场都至关重要,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娜拉从贤妻良母形象,到精神觉醒与精神反叛的过程在易卜生的笔下合情合理地跃然纸上,使得娜拉这个形象,在这部作品中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娜拉形象的内涵

《玩偶之家》,是一部世界名著。它塑造的形象娜拉是“精神反叛”的典型。恩格斯曾在给保尔. 恩格特的信中就娜拉这一典型形象指出:“挪威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比起德国的小市民妇女来,也简直是相隔天壤......。在这个世界里,人们还有自己的性格以及首创的和独立的精神......”由此看来挪威社会的历史和阶级状况是娜拉反抗的客观条件。娜拉受过资产阶级教育,当时自由、平等的思想在在挪威课堂上已畅通无阻,挪威社会高涨的女权运动的洪流冲击着她的精神世界。恩格斯之所以把娜拉这样的人物和德国的小市民妇女加以区别,主要是肯定了易卜生所刻画的娜拉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有自己的人格。反映了当时挪威的女性还没有完全变成大资产阶级的附庸,还有其独立的经济、活动的舞台,“还有自己的性格,以及首创和独立的精神。”因此,娜拉的形象表现了当时挪威社会的特征。娜拉这个在资本主义社会为争取妇女独立人格而斗争的妇女形象,不仅是挪威文学中光辉的艺术形象,也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学中的光辉形

1、安于现状:

易卜生笔下的娜拉性格比较复杂,也是易卜生刻画最成功的人物。娜拉拥有双重性格:一是她 安于现状:娜拉是个善良、天真、纯洁而多情的少妇,甘于做丈夫海尔茂的“玩偶”从外表看娜拉受过教育,能歌善舞,天真烂漫、容易满足于个人小天地里的幸福生活。娜拉对父亲很敬重,对孩子十分慈爱、对丈夫体贴入微。她喜欢吃零食,她也爱在丈夫面前撒娇。当丈夫肉麻的称呼她为“小鸟儿”、“小松鼠”, “小云雀”,是甜嘴的“小宝贝”时,她也肉麻的回应。不但海尔茂称她是小孩子,连好朋友林丹太太也称她为小孩子,并且她自己也把自己当成个孩子。还有在家庭生活中没有什么主见,什么事都要经过海尔茂的同意。而且娜拉也已经习以为常,还主动配合,比如她曾说过这样的话“你不赞成的事情我决不做”、“你做的事都不错”、“事情都归你安排”、“想起来心里真痛快!我完全不用操心!真自由!每天跟孩子们玩玩闹闹,把家里一切事情完全按照托伐的意思安排的妥妥当当? ?那该多美呀!” 二是做父亲“泥娃娃”的表现:我们来看娜拉对海尔茂说的一段话:“托伐,这是老实话。我在家跟父亲过日子的时候,他把他的意见告诉我,我就跟着他的意见走,要是我的意见跟他不一祥,我也不让他知道,因为他知道了会不高兴。他叫我“泥娃娃孩子”,把我当作一件玩意儿,就象我小时候玩儿我的泥娃娃一样。后未我到你家来住着......从这两方面看,娜拉就是一个不愿意长大的孩子,这也是她无意识地成为玩偶的一个表现。

2、 追求人格的独立

娜拉另一个性格的主要特征是追求人格的独立,面对困难处境倔强和不屈服的精神。娜拉这一反抗个性产生的客观条件是挪威社会令人窒息的环境逼出来的。

A、 倔强和不屈服的精神

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形象。她“不信宗教,不讲道德”,是个比较讲究实际,忙于谋生的人。与资产阶级太太、小姐不同,不希望过寄生虫的生活。为了补贴家庭费用,她做针线织,绣花、抄写之类的从外表看,人们以为娜拉是个无忧无虑的人,其实不然,她对林丹太太说:“你们都以为在这烦恼世界里,我没有什么烦恼事,”这是误解。其实,她也有烦恼事,如家庭经济困难,丈夫得病等等,只不过她从不垂头丧气,能够积极乐观地对待罢了。债主柯洛克斯泰利用她的借据上的假签字,对她进行威胁、恐吓,她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没有乞求,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承担冒名签字的全部责任。这也为她最终同海尔茂决裂,脱离“玩偶之家”埋下了伏笔。

B、追求人格的独立

娜拉从现实生活中看清了丈夫海尔茂的丑恶灵魂,而且也认清了现实社会的不合理。柯洛克斯泰接到解雇通知后,把揭发伪造签字的信投到了海尔茂的信箱。娜拉看清了她的丈夫海尔茂的(过去的银行职员,现在的银行经理),不仅是极力维护和宣扬资产阶级法律的威力,还是个虚伪自私的资产阶级市侩,他平时管她叫“小鸟儿”、“小松鼠儿”,他对娜拉说:“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的事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可一旦知道娜拉曾冒名举债,危及自己的社会名声和地位时,便一反常态,恨不得把娜拉一下子置于死地。海大骂她是“犯罪女人”说什么“犯罪的人”要“公开认罪”、“甘心受罚“,如果“使用狡猾手段,逃避法律制裁”,就会“越来越随落”,就没法挽救了”。他还说什么“犯罪的人”会在自己儿女身上发生坏影响”,“年轻人犯罪的案子差不多都可以追溯到撒谎的母亲身上”,还扬言要剥夺他教育子女的权利,要对她进行法律、宗教制裁。第三幕娜拉毅然决然地同海尔茂决裂。这是戏剧的高潮。当柯洛克斯泰受女友林丹太太感化,退回了冒名借据时,丈夫海尔茂突然对她和蔼起来,表示要永远爱她和保护她。经此转折,娜拉终于看清了自己的“泥娃娃”处境,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丈夫的“玩偶”。娜拉在幻想丈夫会挺身而出的“奇迹”破灭以后,她才真正认识了丈夫海尔茂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伪君子。“醒悟”后的娜拉要摆脱这“玩偶”的生活,去做一个独立的人。

3、 海尔茂性格展示

《玩偶之家》剧中人物海尔茂是与娜拉性格相对立的人物,此人双重性格的焦点突出了一个“变”字。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人适应生存状况的必备的性格特征。

第一、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维护者。

海尔茂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维护者,还是个十足的资产阶级男权中心思想的代表。剧中让他以“正人君子”的面貌出现,有力地抨击了资产阶级世俗观念。海尔茂一出场是个非常有理性的人,他在社会上是一个成功的人士,社会中坚,他最初是政府职员,律师、后来爬到银行经理地位。追求金钱和地位是他唯一的生活目的。他说:“个人有了稳固的地位和丰富的的收入真快活!”他利用资产阶级的法律、宗教、和道德作为他向上爬的阶梯并以此作为束缚妻子的绳索和维护资产阶级家庭婚姻制度的法宝。从表面看他“守法”、“规矩”,但目的是为了适应资产阶级社会的秩序,从而达到他自私的目的。

第二、咒骂谎言的“道德家”

海尔茂凭借着谎言和欺骗,在家里拥有绝对权威,树立了很高的威信。这个威信不仅是一种严厉的,还有一种仁爱的威信。在他看来,妻子对丈夫只有责任,而没有权利。当娜拉看透他的本质要同他决裂时,他就搬出道德和宗教来,企图阻止娜拉的行动。他对娜拉说:“难道你不明白你在自己家庭的地位?难道在这些问题上没有颠扑不破的道理指导你?难道你不信宗教?”又说:“要是宗教不能带你走正路,让我唤醒你的良心来帮助你——你大概还有点道德观念吧?”另一方面他极讨好娜拉,用甜言蜜语哄骗她,处处表现出丈夫对妻子的一种仁爱,可是在一张借据面前,这个“正人君子”的丑恶灵魂暴露无遗。如:娜拉“冒名签字”暴露时,他认为“男人不能为他所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海尔茂的虚伪自私不仅表现在他对娜拉的态度上,而且在待人接物上也处处表现出来。他对跟他经常在一起的阮克医生,没有一点真实的感情,。他拒绝保留柯洛克斯泰在银行的职位,仅仅是因为柯洛克斯泰是他的大学同学,知道他的根底,随便在别人面前乱叫他的小名。当柯洛克斯泰利用娜拉的伪造借椐,准备告发他时,他马上改变主意,卑怯地准备接受柯洛克斯泰提出的交易条件。从剧中可以看出他很精明、应变能力很强。但命运是不按照他的能力来运行的,柯洛克斯泰用“借条”打开了锅盖,海尔茂整个底露出来了,导致了后面急转直下的娜拉离家出走的悲剧。

二、矛盾冲突营造的艺术效果

《玩偶之家》矛盾冲突非常复杂,根据主题需要,通过人物群像的刻画,确立了以娜拉与海尔茂矛盾冲突为主线,围绕着“冒名签字”引发的各种矛盾冲突为副线。主线、副线在剧中错综复杂地交织纠缠,副线又对主线起着推波助澜作用。每一个人物与其他人物的矛盾冲突都尽可能展示到极致,他们的悲剧命运和娜拉的悲剧给合在一起,以达到对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揭露。力图营造大起大落、跌宕有致的艺术效果。

第一、《玩偶之家》矛盾冲突的线索

1、 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维护者,资产阶级男权中心思想代表海尔茂与娜拉争取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

2、 娜拉“冒名签字”与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矛盾。

3、 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与海尔茂之间的矛盾。为了保银行职务拿“借据”威胁娜拉。并要告发海尔茂。

4、 林丹太太为了养活弟弟和妹妹,不得已嫁给自己不爱的富人,突出了生存与爱情的矛盾。

5、 柯洛克斯泰为了给妻子治病和娜拉一样被迫伪造签字,从此被认为是“邪恶的小人”突出了贫穷与人品道德的矛盾。

6、 阮克大夫因行了传染性花柳病无人救助断送了性命。暗示了社会疾病救助与人类生存状态的矛盾。。

第二、艺术效果揭示了写作目的

《玩偶之家》作者易卜生营造了矛盾冲突的艺术效果,揭示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加深了作品的思想深度,这是他对妇女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妇女解放发出的呼唤,矛盾冲突安排得既紧凑又波澜起伏,有张有弛。债权人柯洛克斯泰利用借据要挟娜拉为他保住职位。这件事成了戏剧冲突的关键。引发了娜拉和海尔茂矛盾冲突,使人感受到剧情忽而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忽而局势趋于缓和。林丹太太出面调解。解决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忽而山重水复,忽而柳暗花明,最后娜拉终于认清了海尔茂的真面目,离家出走,矛盾急转直下,而又转入意想不到的结局,收到了大起大落的艺术效果。

1、《玩偶之家》的写作目的

易卜生写《玩偶之家》的目的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包括法律、道德、宗教、和受金钱支配的会结构进行严厉的判决。

第一、 特定背景下“固有的模式”中的“木偶人”

易卜生《玩偶之家》再现了十九世纪挪威资本主义总体社会制度的背景。在易卜生的笔下在这个社会,法律的制定反映了剥削阶级意志并为剥削阶级利益服务的,它们都是镇压人民的工具。资产阶级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宗教必须在法律这个强制性“固有的模式”之中,挪威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是真正的“操纵者”,他们从内部操纵,“法律”就是从外部制约人,在被从内部操纵与被从外部制约之间,人彻底失去了自由与自我。《玩偶之家》剧中人物海尔茂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者,是资产阶级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宗教和法律这个“固有的模式”的拥护者。他复杂多变失去自我的性格特征,顺应了“适者生存”人的两难处境。娜拉却是争取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妇女解放挣脱“固有的模式”活在真实中的自由人。它表现了易卜生《玩偶之家》戏剧的社会讽刺性,凸现反社会性。

第二、娜拉性格特征的局限性

易卜生《玩偶之家》尖锐地提出妇女解放的问题,他另一写作目的是把这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呈现与观众,让读者与欣赏者展开讨论。笔者细细品尝《玩偶之家》剧本,深入作者和娜拉情感的世界,在同一瞬间我感受到了作者生存环境与认识的不足,因此他笔下娜拉性格征的描写具有局限性.与文本底层作者反映的写作目的具有差异性。

1、 娜拉精神反叛的基石

易卜生笔下提倡的“人的精神反叛的基石”是“忧虑道德,关心良心问题”。剧中人物所进行的斗争是伦理的,而不是社会的。娜拉反抗的是社会习俗,而不是产生习俗的社会条件。他把个人力量看成高于一切,歌颂娜拉式的单枪匹马的斗争和她走出家门时所宣布的为发展个性而生活的权利。他不是从根本改革社会制度上去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而是强调人的内心解放,认为这是实现社会幸福的必由之路。这是他改造社会的幻想。

2、“过犹不及”是娜拉性格缺陷。

易卜生《玩偶之家》剧本,暗示主人翁娜拉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过犹不及”。它出自孔子《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师就是子张,商就是子夏,这两人一个过火了,一个又马马虎虎。过头与不到是一样的啊!毛说:“过犹不及”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家的重要范畴。”犹:象,不及:达不到。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人们常说要有爱心,避免自私自利,却忘记了自己的有限界线。娜拉“伪造签字”救病重的丈夫,忽视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模式”下法律的存在,看不到丈夫海尔茂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模式”的维护者和代言人。忘却了法律具有强制性、“伪造签字”就成了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受国家强制力的干预。娜拉“伪造签字”的行为,虽然救了丈夫,但事情暴露后却得不到丈夫原谅,更谈不上“挺身而出”。娜拉以“过度的善良”发展为“过分的善行”导致最后摧毁她的本身。

浅析易卜生的《玩偶之家》83_玩偶之家剧本

三、《玩偶之家》戏剧的结构艺术

我读着《玩偶之家》剧本,勾引出我思绪的流动,随着心幕的拉开,涌现出《玩偶之家》剧本的一幅幅画面:

《玩偶之家》戏剧的结构艺术具有两重性:一是它的文学性、二是它的舞台艺术魅力 第一、剧本结构艺术的文学性:

1、情节的单纯与集中,并从情节中透视了觉醒中的知识女性,娜拉性格的发展变化。故事性强,使剧本充满戏剧性,悬念迭起,扣人心弦。

2、结构严密,集中紧张。采用西洋戏剧史上特殊的“锁闭式”结构,从债主柯洛克斯泰利用“娜拉冒名签字”的借据威胁娜拉这一危机开幕,不是渐次展开剧情,而是在后果的猝然爆发中交代复杂前因,将现在进行的事件和过去发生的事件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并以人物的对白推动现在的戏。以人物矛盾冲突为中心,层次清晰地展现了错综复杂的六条主要矛盾冲突线,其中,娜拉与海尔茂的矛盾冲突是全剧的主干,它牵出一系列的矛盾冲突,使全剧的五个人物都卷入紧张的矛盾冲突之中,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集中严密的结构。

3、明暗双线,纵横交错,引人入胜。《玩偶之家》的矛盾冲突尖锐复杂,有明线和暗线的不同处理。娜拉和海尔茂的矛盾冲突,柯洛克斯泰用“借据”威胁娜拉并要告发海尔茂、引发的纠葛是明线,林丹太太和柯洛克斯泰的关系,娜拉“冒名签字”与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矛盾、阮克大夫因行了传染性花柳病无人救助断送了性命是暗线。这两条线索,同时并存,彼此交织,互为影响,互相牵制,纵横交错,使剧情紧张曲折,引人入胜。最后,娜拉离家出走“砰”的关门声,将剧情矛盾推向高潮,引发了一连串的社会问题,深刻揭示了《玩偶之家》作品的主题。

第二、舞台艺术魅力

易卜生现实主义的戏剧《玩偶之家》的舞台艺术充满魅力。它产生在镜框式舞台逐渐普及并发展为匣式的布景的19世纪中叶。首先强调舞台幻觉,调动灯光、布景、道具等一系列手段。再现剧中人物生活时代和活动场所。其次是在戏剧思相内容上真实反映生活,并富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呐喊出以娜拉为代表妇女要求独立与解放的心声。

1、 从舞台风格出发

易卜生《玩偶之家》的舞台布置追求生活细节的真实,倒影般的戏剧结构,人物矛盾集中突出、充满哲理角色生活语言,呈現易卜生剧场的美學。在世界戏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之一、制造出酷似现实生活的场景

《玩偶之家》的舞台生活场景布置极富层次感,把这个收入良好的中产家庭居室以开放跳跃的模式呈现在舞台上。,我们从主人公的服饰,房间布置、钢琴等家具摆设、墙上的版画,什锦架上摆着瓷器和小古玩等生活用品可以看出,娜拉把房间布置的舒服雅致可是并不奢华,她完全是资产阶级社会合乎理想的女性,为结局娜拉离家出走埋下伏笔。

之二、空间环境:

易卜生《玩偶之家》戏剧舞台艺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情节的单纯与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高度集中。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向观众展示一定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舞台要求一出戏必须在三二个小时之内完成。易卜生《玩偶之家》为了适合舞台演出需要,采用了“追溯法”。使剧情结构集中紧凑,迅速推向高潮。整出戏才三幕,剧中描写的人物并不多,但事情发生的时间跨度较大,从八年前海尔茂生病至今,剧情在圣诞节前后三天之内完成,三幕剧只表现了一个空间环境,都在克立斯替阿尼遏①海尔茂家里。

之三、从演员与观众的关系上看。

一般戏剧它要求演员真正“生活”在四堵墙内,制造生活幻觉,忘记观众与剧场的存在,尽量避免和观众直接交流。而观众则仿佛是透过台口那道透明的墙,来窥视在墙内的真实生活。 但易卜生的代表作《玩偶之家》首次在挪威剧院上演曾震动剧坛,引起巨大反响:“观众不

仅疯狂地喝彩,还脚跺地板,并且把椅子摇得嘎嘎作响。”由此我们看出易卜生的戏剧可以激动观众的情绪,看出观众身在剧场而不忘现实,这种通过理智思索后的冲动,使欣赏者与欣赏对象之间就处在了一个共同的时空里,剧情的发展给人以正在发生的真实感,演员直观的表演与观众的微观的心理感应互动,彼此感情相互感染,交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共同的心理环境—观众在演员的表演中看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展现。娜拉为救丈夫,不打扰病危的父亲而冒名借钱对不对?丈夫把妻子当玩偶,这种夫妻关系对不对?妻子要求人格独立对不对?海尔茂维护公认的传统道德和法律对不对?清代著名哲学家诗学理论家王夫之在他的《姜斋诗话》中说:“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这就强调了观众在欣赏过程中应从自己角度去体验和理解的能动作用,这是对孟子“以意逆志”说的一个重大发展。 之四、情节的设置

《玩偶之家》是围绕着娜拉和海尔茂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来设置丰富生动的情节,勾勒出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挪威的轮廓,揭露了资产阶级的婚姻,家庭、伦理、道德、宗教和法律的虚伪,将日常生活框进一个主要事件,而与这一主要事件无关的生活细节则作为多余的枝蔓加以整削修剪。

2、 舞台表演艺术

《玩偶之家》舞台演出是创作过程和欣赏过程合二为一的。演员表演直接模仿生活,语言与动作,无需经过歌舞的折射来反映生活的戏剧艺术。

之一、矛盾冲突是戏剧表演的命脉

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的生命,戏剧正是通过它引来生活的激流,掀起观众感情的波澜,产生动人的艺术力量《玩偶之家》以强烈、复杂尖锐的戏剧冲突来抓住观众的心。这出戏是以娜拉这一中心人物为贯串线逐渐展现一个被严密掩蔽着的娜拉“伪造签字借钱”这一秘密事件,而这个秘密事件正是剧情借以发展和行进本身所固有的必然性的基础,也是娜拉和海尔茂矛盾戏剧性冲突的焦点。故事从接近结局的地方开始,把娜拉伪造签字的往事放在第一幕,作为剧情的开瑞,“第一幕好像剧本最后一幕”。这样处理不仅缩短了剧情开展的时间,节省了许多场面,而且制造了悬念。构成了推动剧情发展的外部动力,引起娜拉和海尔茂之间关系的变化和矛盾冲突的爆发,集中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柯洛克斯泰为了保住银行的职务,提起8年前签署字据要挟娜拉(第一幕),他接到解雇通知后把揭发伪造签字的信投到海尔茂的信箱里(第二幕),他与林丹太太破镜重圆后又把借据退还给娜拉(第三幕)柯洛克斯的三个重要举动,使娜拉和海尔茂面临的危机逐渐加深,柯洛克斯泰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造成戏剧的跌宕起伏,制造了悬念。这体现了刘勰提出的:“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观点,为观众留下了无限的艺术想象空间。人们将按照生活的逻辑去关心剧中人物的命运,去思索社会现实问题。

2、娜拉语言富有动作性

《玩偶之家》舞台表演根据娜拉的性格,赋予她富有动作表现力的语言。而动作又依椐娜拉外表的声容笑貌,神态举止、看到她隐秘的感情意向和行为动机。通过娜拉富有动作性的语言,展示了娜拉反判性格。

之一、动作表演具有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易卜生对娜拉戏剧舞台表演语言再现了内在动作:心理觉醒过程的表演是很出色的。按:愉快——惊惧——平静——愤怒,心理变化轨迹来的,这种舞台表演决不是靠娜拉独白旁白取得,而是巧妙地运用了细节和主人公的动作。如信箱和跳舞在表现娜拉内心活动上所起的具大作用。易卜生在这里运用了强力动作以表现人物复杂激动的内心活动,如:她并不知道冒名签字是违反法律的,相反,她认为这是自己平生第一次独立做了一件大事,对此感到“又得意又高兴”。娜拉面对债权人柯洛克斯泰的威胁,她为家庭的命运而心慌意乱,胆怯地向丈夫求情,劝他改变解雇柯洛克斯泰的决定。当受到丈夫拒绝并指责柯洛克斯泰伪造签字时,

她想自杀,又想借一笔款还债,她期待林丹太太说服柯洛克斯泰退还借据。失望与期望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她用装饰圣诞树来掩饰内心的忧虑,用化装舞会来渡过自己难熬时刻。表现了她处在生死关头的内心博斗。丈夫的甜言蜜语让她相信他会承担保护妻子的责任。她幻想“奇迹”的出现。海尔茂看到揭发信后对她的怒斥和责骂,终于使她彻底“醒悟”对海尔茂进行了严厉地批判并和他决裂。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娜拉反判性格的形成过程,增加了这一人物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之二、舞台语言富有潜台词

易卜生《玩偶之家》剧本舞台艺术风格的语言特点富有潜台词,通过精炼富有潜台词的人物高度个性化语言冲突,揭示了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的情节发展和娜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随着情节的发展,娜拉和海尔茂之间的潜在矛盾暴露出来,并产生激烈冲突,从而完成主题的表达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娜拉对家庭对丈夫的爱由最高点跌落到冰点,作者采用了极度的夸张与讽刺手法反差极大,两人精彩的对话是围绕妇女地位展开,涉及了资产阶级的法律、道德、宗教等不同方面。这一讨论手法的运用,既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现戏剧冲突的手段,也是易卜生借娜拉之口宣传其“妇女解放宣言”的讲台。作家采用的“讨论”手法,增加了作品的深度,显示了他在戏剧创作上的独创性。人物的语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准确性,人物总是能在恰当的场合吐出生动,机智、雄辩、精彩的台词,如海尔茂和娜拉一段精彩的对话,

海尔茂:那还用我说?你最神圣的责任是你对丈夫和子女的责任。

娜拉: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

海尔茂:没有的事!你说的是什么责任?

娜拉:我说的是我对自己的责任。

海尔茂:别的不说,首先你是一个老婆,一个母亲。

娜拉:这些话现在我都不信了,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作一个人。托伐,我知道大多数人赞成你的话,并且书本里也是这么说的,可是从今以后我不能一味相信大多数人说的话,也不能一味相信书本里说的话了,什么事情我都要用脑子想一想,把事情道理想明白。”

??――第三幕

一方面我们从海尔茂话中可以看出,海尔茂是资产阶级男权中心的代表。在他看来,妻子对丈夫只有责任,而没有任何权利。他对娜拉说:“你最神圣的责任是你对丈夫和子女的责任。”因此,他不允许挪拉在家庭生活中有任何发言权,一切由他摆布和决定,把妻子当作玩偶.

另一方面, 我们从娜拉回答海尔茂的话中又可以看出,无论海尔茂再怎么搬出宗教,伦理道德都没有用了,娜拉不全然是负气出走,她猛然醒悟到她从来没有“生活”过,现在她要到这个社会中去活一把了,作为“自我”实现一回..在这个意义上,《玩偶之家》和《培尔.金特》是一样的,不单是一个社会问题剧,而是一个关注人的存在和人自我价值确认的思想剧

三、《玩偶之家》戏剧的结局与韵味

易卜生《玩偶之家》突出的艺术魅力在于戏剧的结局与韵味。娜拉“出走”的那一刻,可故事并未完结,这种别具一格的收尾的永久魅力正是蕴含在,娜拉“出走”后会怎么样?这余音袅袅的回旋曲中,?使观众倍加欣赏,并留下了无限思索的空间。100年来世界各国的艺术家都在对易卜生的剧作《玩偶之家》进行多元的阐述和多层面的建构。不少中外作家思索后续故事。因此他又是世界上争议最多的作家。

第一、“问号”的无穷韵味

易卜生《玩偶之家》的结尾“问号”的设置,隽永深远、意犹未尽,美国麻省理工科院长查

尔斯说:“没有答案的是最有价值的。” 易卜生《玩偶之家》自从被中国接受以来,娜拉的“出走”成了各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最经典的姿势。由于”接受屏幕”的不同,一部作品在本国和在外国接受的状况也肯定不同,各国现代作家突破了孤立研究作品本文,并从作品所处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相互制约的背景,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反射”出不同的读法。 第一、易卜生对娜拉出走的回答

《玩偶之家》娜拉出走震惊了世界文坛,为了回答资产阶级对《玩偶之家》的攻击,易卜生写了续篇《群鬼》。女主人海伦.阿尔文太太就是一个没有出走留在放荡丈夫身边的娜拉悲剧。讲的是阿尔文太太的丈夫是一个放荡、自私的花心中年男人。她选择了忍受被欺骗的伤害,继续留在他身边,并恪守妻子的“职责”,操守丈夫的事业,隐瞒他的恶习,维护他的名声,尽力伪装给外界一个和睦高尚家庭的假相,甚至放弃了自己得到自由与爱情的机会。然而,数十年的忍辱负重换来的却是丈夫的变本加厉。她还悲哀地发现,自己一直小心保护的儿子还是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丈夫罪恶的牺牲品。儿子爱上了父亲当年放荡生活所留下的私生女,又得了遗传自父亲的恶疾。得知真相的儿子,在震惊和痛苦之余,无法再对生活鼓起勇气,最终要求母亲结束他的生命??海伦悲痛欲狂,为了孩子和丈夫,屈从于虚伪的婚姻制度,造成悲剧,这就是作者对旧制度卫道士的回答.

我们从《玩偶之家》、《群鬼》中可以看出,挪威小资产者易卜生的悲观主义。当年女权主义分子因为《娜拉》写了女性的觉醒而向剧作家致敬,易卜生矢口否认:“我甚至于连这所谓的女权运动的真意还不很明白。”弗朗茨?梅林在一篇关于这位剧作家的评论中指出:“易卜生再怎样伟大,他毕竟是个资产阶级诗人;他既是悲观主义者,并且必然是悲观主义者,他对于本阶级的没落便看不见、也不能看见任何解救办法。”这位剧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只能唯心地歌颂“人的精神的反叛 ”,把具有这种反叛精神的主人公当作“高尚的人性”加以憧憬。他限于环境和阶级,看不见革命的政治和政治家,更不信仰他根本无从接触的社会主义革命,因此也就不能在坚实的历史基础和生活基础上为他的主人公开辟了大道。 第二 挪威剧作家写成了《娜拉的儿女》

在易卜生的故乡,挪威当代剧作家约瑟夫?哈勒(Jesper Halle)这样想: “一百二十七年前,易卜生写成了《玩偶之家》,同情挪拉追求真实、正直和个人自由,即使这意味着要背离她的丈夫和孩子,深深激怒了当时的父权社会。但它依旧是 一部提倡妇女解放和个人主义的戏剧。 在我们的时代,现今的挪威,妇女已经有了娜拉想要的那种自由。对我而言,一个自然的问题是:当男人和女人都有了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时,谁是弱势者?对我来说,这看起来像是孩子们。” 娜拉的儿女

哈勒从《玩偶之家》中三个孩子的角度,向人们讲述了娜拉走后的故事。他“一页一页的浏览《玩偶之家》,思考着孩子们会看到、听到什么,以及他们那时的想法和感受是什么。” 这样,他写成了《娜拉的儿女》。《娜拉的儿女》将《玩偶之家》剧中的三个孩子从小配角变为主角,从他们的视角重新演绎这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赋予时代的内涵和崭新的思考。透过儿童的眼睛,我们看到了成人世界的复杂。长大后的孩子在过去与现在之间进出,在回忆与现实中思索。在穿梭时空的游戏中,他们寻找自身的历史,并解放自己的心灵。

作为中挪文化交流的一部分,挪威的优秀青年导演古飞德(Frede Gulbrandsen)受邀来华担任《娜拉的儿女》一剧的副导演。他说:“我小时候父母离异,失去母亲的时期是非常艰难的。当时她那样做是对的,而如今回顾,这样对父亲也是对的。对我刚满11岁的弟弟来说,那确实是很困难的处境。人总是要做艰难的选择,做正确的事情总是两难的选择。” 古飞德的个人经历,会为《娜拉的儿女》注入什么样理性与感性的元素?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三、鲁迅解读:

鲁迅对那种戏剧性的“觉醒”抱有极大的不信任。他怀疑觉醒能否持久以及这“觉醒”有无

实际价值。在生活条件极其严酷的中国社会。离开经济支撑,一切精神的追求都难以成功。记得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里面说道:“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办法”。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就这样说了出来,鲁迅看到了这一点,并从这一点理解《娜拉》。所以他在《娜拉走后怎样》中才会问:“娜拉走后怎样?”回答是悲观的,”??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随落,就是回来。” 鲁迅在其《伤逝》中,把这种观点形象地表达出来。

第四、奥地利女作家的剧作《娜拉离开丈夫以后》

娜拉走后怎么办?娜拉走后,她的亲人会怎样继续生活下去呢?读者和观众会把想像投向易卜生做梦也难以设想的事情。众多剧作家不仅想了这个问题,还把它写成了剧本。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创作的剧作《娜拉离开丈夫以后》就描绘了出走后娜拉的生活。将想象空间扩展到一个全新的视野。这部风趣、扣人心弦、戏剧性很强的剧作,在首演后得到观众一致好评,格拉茨剧院的大厅上演这部剧作时场场座无虚席。耶利内克的作品试图讲述娜拉从“玩偶之家”出走后,带着“迷茫的情感” 遁逃到“一个职业”中去,并描写了娜拉与环境和外界多层面的、经济上的、传统的、生物的和情感的依赖关系。作者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人物,同时还具有休闲文学中、电视以及杂志上出现的无数画面中的特色,也就是娜拉“自由”时代的特色。耶利内克借被其他妇女控告为无政府主义、恐怖主义的娜拉之口,借“不听话的”娜拉之口说:“女人迈出解放自由的第一步后,就不再招人喜欢了。那是聚集了沉默的力量向权力金字塔地基迈出的一步。”

第五、新版本《玩偶之家》

华声报北京消息:在易卜生逝世100周年的今天,中国国家话剧团将这位挪威戏剧大师的代表作《玩偶之家》经过刘铁刚制作,刘晓江执导、再次搬上舞台,该剧特邀挪威王国国家戏剧院著名女演员阿格尼特?荷兰德饰演女主角娜拉,并以英语和汉语双语演出。《玩偶之家》新的版本则力求在视觉形象上下工夫,将人物的内心世界物化到戏剧舞台;将从文化差异带来的人际交流障碍的角度重新演绎,从而试图使该剧更具有现实意义,且更接近易卜生的原著精神。将130年前发生在在挪威的故事改换到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挪威姑娘远嫁中国,学中文、学京剧、学做中国菜、努力融入中国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

刘晓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和西方越来越容易沟通了,但事实上,即使物品和文字的交流没有障碍,中西方在行为准则、价值观念、思想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仍然是难以逾越的。 “我之所以没有在女权问题上做文章,而是在两国文化差异上做文章,就是想让大家能够关注到,我们有充分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但是未必能非常深入地沟通。??大家都希望不同民族、种族、宗教之间能沟通,但如果我们看不到其中的困难和矛盾,就不会有效地沟通。” 刘晓江宣称要用他的独特解读找到易卜生作品真正的精神:“如果完全原汁原味来演,人家会觉得那上面都是灰尘,或者是很爱护,对于观众却只是了解一下经典而已。但如果能够真正把它好好读解了,让它里面那些精神,让易卜生对于生活的看法能够让当代人理解的话,这个是更有意义的。” 他还表示:“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作品,不管是莎士比亚的还是易卜生的,之所以能够不断地演,原因就是不同时代的人和不同风格的导演能够从里面开掘出特别的东西和对当代人有影响力的东西

第六、胡适的解读

一部作品创作完成后,它的命运就交给了社会,一部作品在各人眼中也变得形态迥异。《娜拉》也是这样。比如娜拉的出走,一直是中国现在文坛议论的话题。胡适看重娜拉精神的觉醒,即有个人意志和懂得对自己负责。在胡适看来,,如果有了自由精神和独立意志出走与不走,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3、直面作品寻找缝隙

浅析易卜生的《玩偶之家》83_玩偶之家剧本

我顺着胡适的解读,再次仔细研读了易卜生《玩偶之家》剧本,细细地品味结局的韵味,用自己的心灵触角去揣摩了易卜生创作“娜拉出走”魅力背后的心灵世界:一个完整的理想境界——对妇女独立与解放的期待;与海尔茂,娜拉的心灵相撞,感受到娜拉积极向上的心态、善于面对人生困难挫折,有着顽强的斗志和毅力。同时也看到了海尔茂的双重人格:一个是舞台上这个故事与身份,维护着资产阶级法律道德的行动与语言;另外还有一个人格,就是对娜拉的爱,这是不能控制的“命运”,社会责任与婚姻爱情,逆向的强性冲突。娜拉的“出走”海尔茂有着刻苦铬心的痛,请看海尔茂和娜拉的一段精彩对话:

海尔茂: (伤心)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在咱们中间出现了一道深沟。可是,娜拉, 难道咱们不能把它填平吗?

娜拉 ;照我现在这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 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拉 :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之后??也许有。

海尔茂 :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拉 (走进右边屋子)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 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 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

娜拉: 那就难说了。我不知道我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 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拉: 好。现在事情完了。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

海尔茂: 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不会再想我了吧?

娜拉: 喔,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倒在靠门的一张椅子里,双手蒙着脸)娜拉!娜拉!(四面望望,站起身来)屋子空了。她走了。(心里闪出一个新希望)啊!奇迹中的奇迹??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

我们从剧本对话中可以看出,海尔茂在“爱的宇宙”和“道德的宇宙”激烈尖锐复杂的冲突中,凭着自己的应变能力,极力想挽回娜拉对社会对他的背叛“弃家出走”,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海尔茂扭转头来反省自己的行动和“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请求娜拉原谅自己的的话语。挽留失败后他惊恐的神态举止和痛苦的呼喊,再现了挪威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海尔茂的两难处境和无可奈何。同时也看到了“醒悟”后的娜拉要摆脱这“玩偶”的生活,去做一个独立的人。娜拉离开了“玩偶之家”“砰”的关门声,直到今天还一直在全世界回响。 因此笔者赞同胡适的解读。

理由之一、娜拉应在经济上争取独立的人格。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一语指出:“??妇女解放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劳动中去??娜拉在觉醒之前所以受制于海尔茂,由于海尔茂首先在经济上统治了她,娜拉要摆脱海尔茂的控制不能仅凭一点反叛精神,而必须在经济上争取独立的人格。郭沫若在1941年写了《娜拉的答案》,把秋瑾革命前的际遇比作《玩偶之家》中的挪拉,把出走后的娜拉比作秋瑾,把参加革命看成妇女解放的终极之路:“脱离了玩偶之家的娜拉,究竟该往何处去?求得应分的学识与技能以谋生活的独立,在社会总解放中争取妇女自身的解放;在社会总解放中担负妇女应负的任务;为完成这些任务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作牺牲??这些便是正确的答案。”

笔者认为娜拉在有了自由精神和独立意志懂得对自己负责后,应留下来。

理由之二、寻找缝隙回味爱的韵味

我们从以上海尔茂和娜拉的一段对话中可以品味出,他们的感情并没有完全破裂,让我们顺着时间的逆转回到八年前,寻找《玩偶之家》剧本的缝隙:易卜生漏掉的一个重要场景的描

写,那就是娜拉为了救丈夫海尔茂性命“冒名借钱”后,带着他到南方疗养这段时间的描写,娜拉对海尔茂的细心照料与爱的呵护,这样重要的场景本来是不应该疏漏的,这只能说是作家巧动心思,故意为之,把自己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摆在了观众的面前,让观众看剧本学会认真推敲、思考.寻找缝隙,通过作家的遗漏和蔬忽,读出《玩偶之家》字面上读不出的东西,品味剧本结局风格的无穷韵味。

第二、娜拉不能走

娜拉穿过无尽的时空回到中国的现实中来。党的十六大以后,胡主席就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单位。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它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直接的关系利弊。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语句,“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意思就是“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娜拉出走,导致离婚率攀升,单亲家庭与日俱增,问题比比皆是。失谐的家庭通过其家庭成员将不良的情绪辐射到社会,激发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使下一代无法健康成长,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尤其是破裂家庭对孩子内心情感和自尊心的伤害,最容易导致孩子情感淡漠、仇视社会等心态。

夫妻是家庭成员的核心人物,主导着家庭运作、承前启后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社会婚姻专家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丈夫其实就是一个优秀的情人。”我们希望生活在今天的的海尔茂,对家庭和妻子多一份责任,多一份宽容理解和善良,多一份浓浓感情的经营。更希望妻子娜拉作为一个母亲和妻子的伟大。要珍惜自己的家庭和婚姻、善待爱人、多给丈夫一份家的温暖和妻子的关心和呵护,只有这样才能让婚姻更幸福美满。只有这样才能由小家庭的和谐到社区和谐到整个社会的和谐。

结尾:综上所述,易卜生《玩偶之家》突出的艺术魅力在于娜拉“出走”后怎样?它给读者留下阐释的无限可能性,能和接受者的思想精神水乳交融,这正是它的生命力所在。我们从各国作家对娜拉“出走”不同的解读中,看到娜拉离开挪威本土的环境,逐渐和中国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成为女性解放的一部分。《玩偶之家》剧本丰富内涵和结尾极致的韵味蕴含了无尽的美的韵律。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w74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