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拍摄的两部民国海军舰艇起义电影(1)《海魂》



五十年代拍摄的两部民国海军舰艇起义电影(1)《海魂》
五十年代拍摄的两部民国海军舰艇起义电影(1)《海魂》

五十年代拍摄的两部民国海军舰艇起义电影(1)《海魂》

五十年代拍摄的两部民国海军舰艇起义电影(1)《海魂》

五十年代拍摄的两部民国海军舰艇起义电影(1)《海魂》

五十年代拍摄的两部民国海军舰艇起义电影(1)《海魂》

五十年代拍摄的两部民国海军舰艇起义电影(1)《海魂》

五十年代拍摄的两部民国海军舰艇起义电影(1)《海魂》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电影界拍摄了两部以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海军舰艇起义为题材的电影《海魂》和《长虹号起义》。这两部电影都有众多名家参加编演,也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尤其是《海魂》更为出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处转贴的这篇文章,详细评介了电影《海魂》,可供读者欣赏。

《海魂:难忘的英雄壮举》

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新中国的影视舞台上集中出现了一批海军题材的电影,这些带着清新的大海气息,洋洒着海洋气势和韵律的光影作品,几乎部部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中国电影宝库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时期的新中国海军题材电影,故事内容大都是表现当时如火如荼的东南沿海海上作战,然而,在众多背景相似的海军影片之中,却有一部显得格外的特别和与众不同,那就是《海魂》。

  长江口的风暴


  1949年9月27日,新华社自南京对外播发了一条重要新闻正式宣布民国海军海防第一舰队的旗舰“长治”号爆发武装起义,已经加入人民海军,这是继“重庆”之后,又一艘成功起义的民国海军大型军舰。

  “长治”舰,原名“宇治”,是二次大战期间日本海军在华的一艘著名军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凭借强大的海空优势,很快控制了中国沿海海域,当侵略行动逐渐向中国内地蔓延时,为了对付退入长江作战的中国海军,以及在内河配合日本陆军作战,日本海军开始向中国大量派遣浅水炮舰“宇治”正是这一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产物,属于“桥立”级,该级军舰的规模较当时投用在中国的大部分日本炮舰都大,设计当初的目标是用这类军舰担当长江炮舰舰队的领队舰或旗舰“宇治”舰由大阪铁工厂的樱岛造船所承建,1941年4月30日完工,随即就被派遣到中国,负责长江江面的巡防。
  

“宇治”舰的正常排水量999吨,满载排水量1350吨,舰长76米,宽9.7米,在长江上已是巨无霸一类的军舰为了适合内河航行,军舰采用了平底船型,吃水只有2.5米“宇治”的动力系统是两台透平机,双轴双桨,功率4600马力,航速20节因为设计时想让这类军舰能兼顾在中国沿海进行活动,“宇治”不同于普通的长江炮舰,还具有很高的干舷“宇治”的武备包括充作主炮的3门120毫米高角炮(舰首1座双联,舰尾单独安装1门,这种火炮除可用来防空外,平射的威力也非常大伪满洲国江上军的部分炮舰,也曾装备过该型火炮),8门当作副炮的25毫米机关炮,舰尾还装有深水炸弹投放轨道在当时活动于中国的日本炮舰中,属于火力强,设备较先进的1艘。

  抗日战争胜利后,残留在华的日本军舰被民国政府接收“宇治”于1945年9月13日在上海高昌庙被接收,更名为“长治”,编入民国海军的海防第一舰队由于舰龄短,舰况好,吨位也大,成为抗战结束后民国海军内重要性仅次于“重庆”的主力军舰。

  抗战胜利后的民国海军,立刻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清洗风暴当时,为了改变闽系势力在海军中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蒋介石起用陆军出身的桂永清,取代福建人陈绍宽,出任海军总司令由上及下,大量非闽籍人员在海军中得到重用,福建籍的官兵则受到非常严重的排挤事后据“长治”舰的一些起义官兵回忆,那段时间里,军舰上如果发生闽籍士兵与其他省籍士兵的争执,军官通常是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处罚闽籍士兵感觉没有出路的愤懑情绪,充盈在民国海军之中“宇治”舰上42名闽籍士兵与1名台湾籍士兵,自发抱团合力,寻找出路,成为后来“长治”舰起义的主力。

  1948年底,中共上海局与“长治”舰闽籍水兵的骨干陈仁珊、林寿安、李春官等人进行了接触和策反,埋下了“长治”号起义的火种1949年下半年,上海、南京等重要城市,均被解放军占领,为了扼杀解放区的经济命脉,断绝与国外的海上联系,民国海军的军舰被大量派到长江口实施封锁9月,“长治”舰奉命到长江口实施封锁鉴于长江口内就是解放区,舰上的闽籍水兵抓住这一有利机会,于9月19日凌晨2时5分敲响舰钟,发动起义,经过1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控制了全舰,成功驶抵上海。
  

  起义成功当天,为保住这艘难得的军舰“长治”号从上海上驶南京,因为连续遭到国军空军的轰炸,在缺乏有效防空手段的情况下,为保住军舰不被炸坏,被迫于23日开海底门自沉,以待他日重生(为图隐蔽,当时新华社对外报道称被击沉)1950年,“长治”舰被打捞修复,主炮换装成2门苏式130mm舰炮,编入华东军区第六舰队,舰名最先更改为“八一”,后又改名“南昌”,成为新中国初期东南沿海作战的主力军舰。

  全明星阵容


  尽管新中国海军创建初期,曾发生过多起民国海军舰船起义的事件,但论及惊心动魄的程度,都没有能出“长治”之右者军舰上发生的激烈夺舰战斗,本身就是极富戏剧性和传奇色彩的事件,加之“长治”舰进入人民海军后,成为早期难得的大舰,备受社会关注这艘军舰不平凡的故事,也深深吸引了几位电影工作者。

  1956年,一部以“长治”舰起义故事为原型的电影剧本《海魂》杀青问世,倍受好评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公司的海燕电影制片厂决定投拍,由曾导演过《一江春水向东流》、《关汉卿》等影片的著名导演徐韬执导。
 

  引来一时瞩目的是,可能是这部剧本创作得太过精彩,很多著名演员纷纷自告奋勇加入拍摄,电影《海魂》中无论是主角或是配角,竟然全是50年代中国电影界的一线的明星担纲男一号赵丹,曾主演过《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林则徐》、《烈火中永生》等诸多优秀电影,女一号王丹凤,也因主演的《护士日记》、《女理发师》、《桃花扇》等蜚声全国其他演员还有:崔嵬(曾主演过《宋景诗》等影片,导演过《青春之歌》、《小兵张嘎》等时任中南文化局局长,为了参加《海魂》的拍摄,做出了弃官从演的抉择)、刘琼(曾参演过《狼山喋血记》、《女篮5号》,导演过《青春之歌》、《阿诗玛》等)、康泰(曾在《李时珍》、《青春之歌》等影片中出演主角)、蒋锐(曾参演《家》、《南海潮》等)、高博(主演《早春二月》、《51号兵站》、《张衡》)、邓楠(主演《铁道游击队》、《聂耳》等)、陈述(曾参演《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红色娘子军》等)、模ú窝荨渡衬追匪记》、《天云山传奇》、《邮缘》等)一部影片里能够聚集起如此之多的一线明星,可谓是超豪华阵容。
  

  更加令人拍案称绝的是,电影《海魂》投拍时,“长治”/“南昌”舰正是人民海军的主力,仍然活跃于江口海上也正因为此,这艘舰况尚佳的军舰自然而然被选入电影拍摄,而且在影片中留下了很多在水上航行的镜头《海魂》成了新中国仅有的一部,由历史军舰自己扮演自己的海军题材电影剧中虽然将“长治”舰易名为虚构的“鼓浪”号,但是“鼓浪”舰的扮演者就是已经更名“长治”自己,看到影片中“长治”舰从黄浦江上缓缓驶过,演出自己当年的风云往事时,相信每一位熟悉中国海军史的朋友都会为之动容。

  特殊的剧情故事,使得整部影片中,军舰成了最重要,也是出镜率最高的舞台场景无论是军舰的全貌,还是舰上的局部设施,乃至舱室内景,一点一滴,都为今天的人们了解、研究“长治”舰和新中国初期的军舰留下了万分宝贵的活资料不过,稍有可惜的是,影片拍摄时的“南昌”舰,已经对舰上的武备做过了更新,日式的高角炮早就被替换不见,出现在片中的主炮实际是苏联造的130mm舰炮影片片尾窦二鹏使用瞄准仪,指挥主炮对空作战的特写,更是130舰炮作战系统的聚焦亮相,这一点小小的瑕疵,成了该部影片最大的遗憾。

  倾情投入创作的剧本,群聚的明星,加之真实的军舰道具,都注定《海魂》绝不会是一部平凡的电影。

  中国版《魂断蓝桥》


  起义夺舰,无疑是电影《海魂》全片的中心内容,不过这部电影的应题之话,其实是借着一幕爱情戏而到来的作为影片中唯一重要的女演员,王丹凤通常被认为是该片的女主角,实际上,她所扮演的只是一位配角,一位台湾酒吧里的侍女然而,就是这位美丽的台湾侍女和她凄婉的命运,这段带着淡淡哀愁的插曲,谱成了《海魂》里重要的乐章。

  台湾岛上,一间喧嚣的酒吧里,醉醺醺的美国水兵在大呼小叫,歌女在唱着日文的“支那之夜”,一派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景象“鼓浪”舰放假上岸的水兵陈春官、窦二鹏、书记官、水手长老雷头来到了这里,忍受不了眼前的的景象,书记官央求一位美丽的台湾侍女,不要唱美国人点的日本歌曲,唱一首属于中国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一身正气的陈春官,和身世可怜不愿做亡国奴的台湾孤女就此相识,相爱一个随意的场合,侍女不经意说起了水兵穿的海魂衫,说起了海魂的寓意,“大海上的事业,属于有灵魂的人”。

  悲剧很快降临,还是在那间酒吧,陈春官面对调戏侍女的美国水兵,挥以铁拳结局是可以想见的,陈春官被关入舰上的锚链舱,随着锚链哗哗收起,身不由己地随着军舰开往了大海受酒吧老板威逼的侍女,不愿自堕风尘,但又孤弱无依,在码头上遍寻她可以依靠的“鼓浪”号不得,最终默默走进了大海……

  王丹凤饰演的台湾侍女,是《海魂》影片中仅有的重要女性角色台湾侍女和水兵陈春官凄婉的爱情故事,为这部军事题材的电影添上了一抹独特的柔情。

  熟悉电影的人大概都会很容易发现,这几幕戏里,导演特别安排了王丹凤的几个面部特写,无论是表情还是镜头设计,像极了《魂断蓝桥》里的费雯丽一样战火纷飞的时代背景,一样的人物命运,《海魂》里的这一幕几乎可以称为是中国版的《魂断蓝桥》。

  影片中,凄婉的爱情故事是全剧剧情的重要转折点,酝酿出了水兵陈春官等最后发动起义的心理变化而在真实的“长治”号起义事件中,原本并没有如此感人的儿女故事,加入这样一段插曲,可能要追溯到《海魂》编剧之一黄宗江自己的特殊生活经历。


  1944年末,欧洲战场战事接近尾声,援引《租借法案》,美国政府赠送8艘军舰,帮助重建中国的海上力量,以便在即将开辟的太平洋战场中,中国海军能够承担起护航等辅助任务,配合盟军作战1945年春暖花开的季节,共计1000多名中国海军接舰官兵抵达新大陆,进入迈阿密海军训练中心受训在这期间,一名喜爱电影,曾经当过演员的年轻中国水兵,与他的美国女教师坠入爱河两人徜徉在美国南方和煦的春风中,长吻街头。

  大时代变局下小人物的命运,往往无法自己左右迈阿密的训练结束,中国海军转往关塔纳摩基地海上实习,一对恋人就此天各一方,再也未能相见“不久,我们舰队转赴古巴关塔那摩港进行实习行前,温妮正感冒,约我在wave宿舍客厅一晤,说了些一般告别的话,她送我出门,已握别,她又叫回我,说‘你不吻别我吗?’长吻一别长别,此一别世纪末矣”。

  半个多世纪过后,已是耄耋老人的水兵,还时常想起那位老家是美国肯塔基的姑娘,时常哼起他们在迈阿密临别吟唱的歌曲:“你别哭吧,姑娘,今天别再悲伤,让我们为亲爱的故乡歌唱,为那遥远的故乡歌唱……”

  民国海军内服役的特殊经历,令黄宗江创作《海魂》时游刃有余,许许多多的海军术语、传统,舰上生活细节,都不经意地就流露表现出来,使得《海魂》成了一部海军传统味道最浓的新中国海军电影迈阿密瞬间天涯带来的久久忧伤,又为《海魂》增添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剧中那位央求侍女唱一首“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年轻书记官,分明就是编剧自己的缩影。

  好舰长的特殊故事


  和那个年代的革命战争电影有所不同的是,原本应当是彻底的反面角色的“敌舰长”,在《海魂》中竟然没有被塑造成青面獠牙的大白脸形象,反而还容易让人产生几分好舰长的观感。

  从影片一开始,这位“敌舰长”就显得不同寻常。

  指挥军舰航行时,一丝不苟站立在舵室,下达舵令竟然用的是一口流利的英文,一付典型的受中国近代英式海军传统教育的做派。

  “鼓浪”号到达长江口外,抓捕民船,按照捕获法分发民船上抢来的银元时,还是这个舰长,与一旁吆三喝四的大副不同,笑眯眯地叮嘱水手长老雷头,不要把钱都送进酒馆。

  军官餐厅里,军官们在拉二胡,唱西皮二黄,喝酒行拳时,舰长突然推门走了进来面对一个个顿时肃立,满脸紧张的下属,还是笑眯眯地参加到军官们中间,一起喝酒,一起探讨起太极养生之道。

  当处罚放走民船的水兵时,这位舰长自比为挥泪斩马谡,而且满脸哀痛,不愿目睹鞭笞行刑过程得知大副下令将小水兵吊上桅杆,以示处罚时,这位舰长不仅显得十分不满,而且居然大谈起这种行为不符合海军的传统。

  虽然影片最终通过舰长看望受刑重伤的小水兵后,将为水兵擦拭过汗水的手帕丢入大海这一细节,来解释这位好好舰长其实是个伪善者不过从现实中“长治”号起义水兵的回忆来看,当年“长治”号的大副的确是众人痛恨的目标,而水兵们对舰长的影响并不坏,在起义时甚至一度成了水兵们想争取的对象,后来只是因为拒绝参加起义,才被水兵陈世忠开枪击毙水兵对舰长平日形象的描述,显得与影片中好舰长的形象十分相似。
  

  历史上“长治”舰那位好舰长,是电雷学校一期毕业的胡敬瑞电雷学校,是民国南京政府时期,为改变海军内闽系持重的局面,经蒋中正下令设立的一座新的海军学校,旨在培养省籍多元,效忠中央的海军军官很多观影者可能都没有注意到的是,1937年淞沪抗战的血火战场上,中国海军曾涌现出一位大名鼎鼎的作战英雄,而这就是《海魂》中那位敌舰长。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全面爆发,为尽力削弱黄浦江上日舰炮火对中国陆军的威胁,中国海军也同步投入作战8月14日,2艘民国海军的鱼雷艇从江阴启航,沿内河港汊河道潜进至上海近郊16日晚8时,隶属史可法中队的“史102”号鱼雷艇利箭脱弦,直刺停泊在黄浦江外滩江面的日本军舰“出云”,发起鱼雷攻击尽管最后攻击失败,但中国海军以弱敌强,不屈抗争的印象却牢牢铭刻在抗日战争史上这次奇袭的主角之一,“史102”号鱼雷艇的艇长,正是胡敬瑞。

  抗日战争末期,胡敬瑞被选入赴美海军参战受训总队,进修航海专业归国后,历任“峨嵋”舰副舰长,“永胜”舰舰长,江防舰队参谋长等职务1949年6月,这位抗战英雄登上“长治”舰,以海防第一舰队参谋长的身份兼任该舰舰长,3个月后,在长江口外,因拒绝参加起义而命陨大海。

  海军传统大会演


  在大多数受西方海军文化影响的现代海军中,熟悉、延续海军传统依然是军中的重要课业这种历经数百年海上实践积累提炼出的操守规范、品行准则、礼仪礼节、生活习俗、是现代海军的至宝。

  创生于1949的人民海军,以革命军队传统取代西式海军传统不过,人民海军组建之初,曾经历过原海军人员辅助时期,以及苏联海军制度大举引进时期,很多西方海军传统教育依然引入了人民军队如同水兵帽上的黑色飘带一般,一些西方海军传统还是不经意地留有遗存尽管今天人民海军已不再有专门的西式海军传统教育,但是当看到别国的风帆训练舰,嘲笑这个时代怎么还会使用如此落后的军舰时,也应当了解一下别人口中“只有具备石头一样坚强品格的人,才能驾驭风帆军舰”格言的意义。

  《海魂》诞生时,正处在老海军人员和苏联专家影响人民海军的交替时段,在这一特殊时代环境下,加之编剧黄宗江又是在海军亲身服役过的人员,这部电影不知不觉间,成了一部海军传统的大会演。
  
  舰长室里的雪白狮子狗,水兵肩头的小猴,肃穆的海葬仪式……最后“鼓浪”号起义成功时,桅杆之颠飘扬起的红旗也不一般,竟是一面罕见的长旒旗细细品味影片中的“海”味,成了观看这部电影时,另一种惬意的享受。

  几幅蒙太奇剪接的静态镜头,拉开了《海魂》的序幕。

 《海魂》上映后,剧中具有象征性的海魂衫立刻风靡全国不过历史上以英、美为师的民国海军并未配发过这种服装,这种新中国成立初期从苏联海军传入的特色服装,创始源头实际是法国海军。

  与空空荡荡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上海黄浦江码头畔拥挤着准备逃难的人群,码头旁赫然停泊着的,便是昂首待航的“鼓浪”舰……1957年,《海魂》上映,引起全国轰动,剧中的重要道具“海魂衫”也成了度风靡全国的服装潮流直到80年代,才再次投上中国的荧幕,依然是举国轰动时隔半个世纪,回首再看《海魂》,以今天的眼光,仍然不失为一部上乘的佳作,任何对海军历史感兴趣的朋友,都不应该错过这部电影。

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mw748219